第三十八章 红夷大炮(1/2)
广州,黎文海夫妇的对话黎安明当然不知道,此时他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位福运来掌柜。
“咳咳,二少爷,您唤老奴来是有何吩咐?”也许是被黎安明盯得久了,何源装着咳嗽了两声才问道。
黎安明见状顿时有些尴尬的一笑,道:“何伯能联系上濠镜澳的红夷人?”
对于称呼这一点,黎安明到现在还是没搞懂,明明黎荃和何源都要比黎文海大,黎安明及黎家下人对他们的称呼上却是一个称荃叔,一个称何伯。
“回少爷,老奴主要做的就是与红夷人的贸易,如果少爷需要,老奴随时可以派人去联系。”何源闻言拱手回道。
“那如果我去购买红夷大炮的话,他们会卖吗?”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舰用长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在引进该类火炮后不久,明朝就仿制成功。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国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据考证,第一批大规模的红夷大炮输入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红夷大炮原型是英国的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虽然不知道黎安明为什么要购炮,但何源稍加思考后便回道:“回少爷,可以的,红夷人在濠镜澳有一个炮厂,只要有银子,或者瓷器、茶叶等之类的,他们是可以售卖的。”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才想起,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了铸炮厂,由卜加劳亲任经理。
卜加劳铸炮厂,澳门最早由葡人经营的制造厂。葡萄牙人在澳门留居后,为了安全防卫,陆续在澳门各险要点建筑炮台,扩大对火炮一类武器的需求。到了此时,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敎堂的铜钟等。
黎安明记得历史上后来明朝政府获悉后,曾多次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1624年(明天启四年)购买4门,1629年(明崇祯二年)购买10门,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北京城门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当然私下购炮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的海禁已经等同废弛了,各个海贸船队的身后,总会有一些官员的影子,有的官员甚至直接参与了海贸。而海贸是很危险的,海盗、倭寇横行,这就需要武装自己,所以卜加劳铸炮厂的生意就来了。
而对于红夷大炮的运用,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文科生,黎安明倒是勉强记得几个时间,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据史料记载,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黄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乌真超哈),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炮兵。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次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壮烈成仁,扬州被屠。
以上便是黎安明知道的红夷大炮在明末时期的运用了,而遵义军民府的那五门,便是三年前和红夷人交换而来。不过因为其太笨重,导致军民府的驻军都不喜欢用它,把它们一直扔在了库房里。黎安明上次去看的时候,已经有些生锈了。
因为缺少炮匠,黎安明设计的炮到现在也还没有进展,没办法,他只得先购买一些红夷大炮来先用着。
“少爷,少爷?”黎安明在思考着事,一时倒把何源给忘了,直到他喊了几声后黎安明才反应过来。
他连忙笑道:“哦,不好意思何伯,刚才想事情想入迷了,一时没注意。”
“少爷,那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去濠镜澳?”何源也没在意,转而问道。
黎安明闻言大概算了一下,道:“你先准备好,等这里的事忙完,差不多三天后,咱们就启程,对了,荃叔那边已经把要和红夷人交易的东西交接给你了吧?”
“已经交接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