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装鬼(1/2)
入夜一更时分,冬日里天空干燥少云少星,月行中空,那月光要比夏日来的暗淡许多,寒风呼呼的吹,幸运的是夜里无雪,山林的里并不难走,不然厚厚积雪盖着,下山变成了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啪!”的关门声,何伯将梅花山庄大门紧紧关好,取出一副青铜大锁,横着串上,“卡扎”一声,收好钥匙,他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背着包裹,腰携龙鳞匕的朱魁,还有那儒衫飘飘,手持文士长剑,那高昂的盘发用锦帻束好,一根玉簪横插着,好一副武侠小说中正派老前辈的风范。
张俭原本打算要与朱魁分开走,他知道自己小弟子的本事,若是他一人,独自逃下山是很容易的事情,谁会去注意一个不过八岁的少年,怕是会当做山中迷路的野孩子而已。
不过半个多时辰前,张俭终还是扭不过朱魁的倔脾气,同意让他跟随,一同去江夏。
张俭的打扮终于让朱魁切身体会到汉代儒者风范,夫子曰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真正皆会者方可称真儒者也。
朱魁一直以为张俭书房里的青铜佩剑,不过是摆设而已,刚刚张俭取下后,见他耍了个剑花,才知道这个老夫子击剑之术也是不错的,或许不像勇猛武将他们那般,双手布满老茧,可以大力的劈杀,然而这些儒者却有一种独特文士之勇,这种勇气可持剑杀人,可心如镔铁,这是后世儒者永远不能比的。
手无缚鸡之力,是不能形容秦汉的文士书生。其实在隋唐以后,文士们才开始真真正正的弃剑从笔,以手持折扇为荣,君子六艺中,射艺成了摆设,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何伯挑起两箱行李,走到张俭身旁,抬眼示意了一下,在问着是否可以启程了。
张俭回着头,望着那梅花山庄的牌匾,看了最后的一眼,这祖先留下的别院,他又要逃亡了,祖先曾为异姓王,不想后世子孙,一代不如一代,竟过起了四处躲藏的生活,愧对先祖啊,沉了口气,淡淡的道了声:“走吧!”
何伯应声挑起行李,看了一下身后朱魁表示启程,自个紧紧跟了上去。
毕竟是生活三个月的地方,心底多少都有点不舍,朱魁同样望着那沉寂在黑夜中的梅花山庄,那么的孤寂与荒芜,心中呓语着:“希望这些县兵、游侠等人,若是发现山庄后,察觉人都逃走了,能够理智一点,别破坏了这里一房一木。”
山庄里已经没其他值钱的物件,金银珠玉都收在何伯的担子里,重要的书籍也被一一收走,除了书房藏有的普通书简,就只有木案,草席等家具了。
朱魁并不担心暴怒下游侠与县兵们,发现书房的藏书后,给予破坏来发泄,在汉代,书籍是很珍贵的物件,尤其是在平民百姓眼里,哪怕不识字,也会收藏家中,让后世子孙有机会用上。
因此,历史上常有贵族有烧书的记录,却鲜有百姓毁书之举。
唯一点,就是怕那些莽夫们,大肆搜查下,把书房给漏了,没发现里面的藏书,之后就一把大火烧起,要把山庄焚尽,那才是最大的破坏,只是如今朱魁也只能祈祷上天的庇佑,可惜他无能为力,只能叹息一声,小跑起来,遥遥朝二人追了上去。
深夜,寒风中外的清香,三人在在梅花林中,快步奔走着,夜色下,人的视线不过三丈远,但对熟悉地形的朱魁三人,影响并不是很大,只要看得清身前四五棵梅花树,那便不会迷失方向,半个时辰后,就已经快到梅花树林的外围了。
白天里,那些已经进入梅花迷林的县兵和游侠们,找了半天也没找着山庄,而后天渐渐暗了下来,入夜后,一个个纷纷燃起篝火,他们这几伙人早有准备,深知梅花迷林不好走,不容易找到,准备了不少干粮熟食,围着篝火一边吃着一边等待天亮,对那高额的赏金依旧不死心。
这些人多是生活在高邮县一带多年本地人,对梅花迷林自然有一套应对方法,以求找到山庄,捉到张俭,所需不过多耗些时间。
那黑夜里的篝火,他们却没料到给了朱魁他们大大的警示,一团团火光正好让人知道,哪里有人,哪里没人,让他们可以轻易的避开来。
这些县兵、游侠们万万没想到,他的目标已经得到目标,而且已经偷偷的逃过他们的包围圈,逃了过去。很快,只要过了前面那四组梅花树圈,就可转出梅花树林,下得山去。
忽然,前方传来几声叫骂声,让快要放松心情的朱魁、张俭、何伯三人,立马将胆又提到心眼来,停下脚步,侧耳警惕着,那张俭甚至微微将佩剑拔起,那朱魁也倒提龙鳞匕警戒着。
“你这混蛋,白天爬山溪的时候,竟然把引火石给掉到水里了,害的我们今夜生个火都不行,冷死我了。”一道尖酸的骂声,一听就知道是个男子。
“我这。。。这不是不小心么。。。”另一道男声听起来畏畏缩缩的。
“好啦,都别吵了,快点走,找找看是否能遇上其他人,好去借个火。”最后一道男子声音,应该是领头人。
好熟悉的声音,什么地方听过,朱魁闻声后脑中第一道念头,他略一做想,便记起白天里自己回山的时候,那溪水旁见到的三个县兵,那畏畏缩缩的男声与溪边大胡子县兵说话语气一摸一样,特别好记好认。
“前面有人,这么过去,怕是会被意外的撞上。”停下脚步的张俭,横着佩剑,皱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