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3/3)
亲兵每名日给银一钱五分。护勇每名日给银一钱五分。正勇每名日给银一钱四分。伙勇每名日给银一钱一分。长夫每名日给银一钱。以上大建每营月支银二千八百九十二两二钱,小建每营月支银二千八百零二两四钱六分。二为恤赏之制,凡阵亡者恤银三十两,受伤头等者赏银十五两,二等者银十两,三等者银五两,成废者另加。
三为统领之制,凡统带一营,又从优酌加。凡统至五千人以上者,每月加银二百两,加夫二十名。统至万人以上者,每月加银三百两,加夫三十名。”
说到这,聪明如许维者便已识出这一饷章兵制的优点来,因增加了士兵的口粮,能使士兵专心操防,养一兵得一兵之用。不象绿营兵那样因口粮不足而兼以小贩和手艺为生,使战斗力低弱。
成军五营,每月也只支银约一万八千两左右,相对于此时胡庆余堂的雄厚财力,月入在四万两左右的药堂来说,供应当不在话下。
许维左右思量了片刻,觉得目前也需要有这么一支自己能掌控的部队才安心。不然的话,就以陕甘一带的治安状况,兵荒马乱的,什么时候被和珅派来的人给砍了都不知道。而且盘算一下开支还在合理范围之内,于是就答允道,
“那就如二位杨兄弟所言,你们去筹办吧。”
二杨相互看了看,都露出淡淡笑意来,许维瞅着怪怪的,便问道,
“二位杨兄弟这是为何?难道我说错了什么?”
“大人。”杨芳答说,
“我们两兄弟早已通过容敏兄在马鞍山招募了三营的人马,并暗中训练多时了,还请大人赐名。”
许维乍听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居然先斩后奏,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不过又往深的去想,这二杨还是为自己着想。成大事者心胸一定要开阔,若自己连这点小事都无法相容,那以后谁还会投靠自己!于是带着笑意反问道,
“你们就不怕我不掏钱吗?”
“如果那样,那我等两兄弟就自行筹募半年兵饷。但想来像许大人这般忠君爱国之臣,岂能不接受此等利国利兵之意见?许大人只要统帅此军,定能灭乱匪于陕甘,立下赫赫战功,挂图于凌霄阁内,我等皆是为了大人着想才这般做的。”杨遇春踌躇满志地说着。
这二杨还真是极为好战,惟恐天下不乱。要知道这私自募军被朝廷知道可是重罪,项上人头也不知要被砍多少回,这需上道奏折,先把自己给撇清,免得被那和珅抓住机会弹劾自己。
许维也是当机立断之人,他果断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任命二位杨兄弟为左、右营营官,我自领中营。你们即刻发出指令要麒麟卫一千五百人马上从马鞍山出发,行进至甘肃边境的茂庄等候我们。”
嘱咐完毕,许维又立刻写了封奏折给乾隆,提出了团练募兵法,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麒麟卫带上合法的外衣,许维有把握乾隆会批准自己的方案,
许维在折中提出绿营兵勇皆不可赖,可令地方士绅自筹资金募兵,保卫家园。明确提出在“清查保甲”基础之上可自行组织团练。每户抽取壮丁二三人,鸟枪刀矛等器械也均由地方自筹,朝廷给予承认。但团练只负责本地防卫自保事宜,不得调令不得出征。而自己也想为朝廷分忧,愿自筹资金募集民壮前往陕甘剿灭乱贼。
乾隆在第一时间便批复同意许维在陕甘一带自募兵丁,并着重点明粮饷自备。
但凡有战事,这银钱粮草便如洪水般滚滚流去,每日消耗相当可观。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乾隆对能节约朝廷开支的一切做法都深表赞同,内心还直赞赏许维能为国分忧,着实是个能臣,寻思着一但陕甘战事结束便提拔一下许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