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回报村子的计划(2/3)
提升两成,如果再搭配上聚元符,亩产能提升三成多。最重要的是,口感的增幅很大!
林静说:“对于选择了配套设施种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仙药集团可以统一收购,收购价比市场零售价价上浮两成。”16
林茂德和许正荣异口同声的说:“你说的是真的?”
别小看这上浮的两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可见,两成的利润,已经不少了,都可以当做一门正经的生意来做了。
尤其这是在零售价的基础上上浮的两成,这可是很不得了的!
要知道,蔬菜的收购价其实是很低的,有的时候,田地里的菜出来得太快,在集中上市的时候,卖不掉的话,拿去卖给菜贩子,只能卖大概三成的价格。
如果按照卖给菜贩子的价格来对比零售价上浮两成,那这中间的利润就太大了。
而且种多少晋家都收购的话,这完全就是躺着都能赚钱了!
林静说:“如果不是有晋家的这一个承诺,我也不会来游说了。我觉得,这是我们上河村发家致富的一个机会。”
林静自己算过一笔账,上河村的村民每人都有一亩水田,三分地,五分柴山,两亩林地。
水田全部种大米的话,亩产能有个400公斤左右,米价大概是两毛钱一斤,上涨两成,就是两毛四,一年下来差不多两百块。
三分地,蔬菜亩产高,平均大约能有个2000公斤,三分地,就是700公斤,蔬菜均价算三毛吧,上涨两成,就是三毛六,一年下来,差不多五百块。
柴山也完全可以像她家这样,种桑养蚕,既能收获蚕丝,也能卖桑葚,五分柴山,一年下来,也能收入千把块钱。
再养点鸡鸭鹅啥的,一个人一年下来土地上的收入就能达到两千块钱!
以一家三口来说,一年下来,就是六千块!
六千块,对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人来说,别说农村了,就是在城市里,六千的家庭年收入,也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职工工资,也就在四五十块钱,一年下来,还不到一千块钱的收入。
林静把自己算的帐给二位一说,两人的呼吸就都急促起来。
人均一年两千的收入,对于上河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如今正是全民支持工业的时候,工农业的剪刀差非常的厉害,农产品根本就不值钱。对于没有任何副业,只靠种地生存的上河村村民来说,一年到头,人均收入也就三百来块钱。
毕竟零售能卖出去的粮食蔬菜并不多,大多数还是走的批发价,要不然就干脆拿去喂猪了。
人均三百,对比人均两千,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许正荣立即道:“如果选择配套的设施一起的话,要多增加多少钱?”
林静说:“配套设施平均每亩地,一年的价格在200块,晋家说了,可以给咱们打个八折,只要160就行。而且用上了晋家提供的设施之后,是不可以再使用化肥农药的,如果使用了化肥农药,检测出来的话,晋家就不会再收购了。”
“那绝对不用啊!还能省上化肥和农药的钱呢。”
加上种子钱,估计一亩地的成本也就两三百块,这样说来,一年下来,净利润还是有人均一千五以上的,这点成本,大家当然是能够接受的。
林茂德急忙说:“一会儿我就让大家都到村部来集合,你把这事儿跟大家详细说一说。”
说完,林茂德就急急忙忙的跑去村口敲钟去了,这么好的事情,一定要早点让大家知道。
于是,不多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闲人们便都聚集在了村部外面。
“支书,叫我们过来有什么事啊?”
“年底的村部大会不是还要几天吗?”
“有一件大好事,是林静帮大家争取到的,一会儿等人全部到齐了咱们再说。”
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人开始追问起林静来,可是林静也不想一件事说几遍,于是笑而不语,只说等人到齐了再一起说。
又过了一会儿,林茂德看人到得差不多了,便开始一个个的点名,确定所有家庭都已经有代表到了,才让林静去前头给大家详细的讲解。
林静把她之前给两位说的话,又再重复了一遍,当听到她预估的人均年收入之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黄燕第一个问道:“五姐,你说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真有那么好的事情,人均年收入能到1500左右?”
那岂不是比街上那些衙门的工作人员收入还要高了?
林静说:“只要大家严格的按照仙药集团的要求来种植,这个收入只会比我说的高,不会低。当然,如果年景不好,庄稼减产的时候,肯定是达不到这么多的。”
大家都是一辈子种地的,当然明白这一点,只要天景好的年头,能够达到这样的收入,他们就满意了,至于天景不好的年头,反正怎么的也比他们以往种植来的强。
苏桂枝酸溜溜的道:“哪里有这么好的好事?别不是你伙起外人来骗咱们的钱吧?平均一亩地160,咱们一个村子那么多地,你得赚多少钱啊?到时候你跑了,咱们去哪里要钱?”<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