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遥望宁武关(2/2)
帐,田承嗣见状心中暗爽,却也不忘推迟了片刻,把温仪、水笙和安雄都一起弄进帐篷去休息。第二天锦衣卫全军开拔,沿潞安州、太原府去山西镇,目的就是经宁武关、雁门关、紫荆关进入北直隶,中军老营留在保定一带引为后援以防万一,锦衣卫精锐则直接南下开封府救援,大军一路疾行于八月二十二日赶到了宁武关。
田承嗣望着关道险塞,四处打量着,之所以对宁武关特别有兴趣,很大部分还是跟周遇吉和李自成有关,宁武关是晋北古楼烦地盘,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是茹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名,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的山西镇就驻宁武,以守偏头、宁武、雁门关所联结的内长城一线,是横亘晋北五百里的一座巨大屏障。
明朝永乐年间,为防止蒙古入侵开始在此处初次驻军,之后各朝多有经营,周围多建有以长城为连接的城堡以作拱卫,形成一个以宁武关为中心四面八方互为犄角互为应援的防卫集群。如位于宁武以北二十五里的阳方堡,古人称之为“宁武关口”,坐落在恒山与管涔山结合部陉口地带万寿山上,为贯通河北与山西的最后一个地形隘口,是宁武关的门户所在,也是一年多以后闯贼李自成进入攻打宁武关城的地方。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至于成规模的关城则始建于正统和景泰年间,当时的内阁首辅于谦为了对付“土木堡之战”大胜的蒙古瓦刺也先部投入重金修建,之后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继续补充修缮,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关城周围约四里,基宽五丈,顶宽两丈五尺,墙高约三丈三尺,城东、西、南三面开门,成化十一年拓广关城,加辟北门建飞楼于其上,起名为镇朔城,南北较狭,东西为长,关城周长七里呈长方形,城墙高大坚固,四周炮台、敌楼星罗棋布,到弘治十一年,关城又被扩展,城墙增高了五尺,万历三十四年,改黄土夯筑的城墙为青砖包砌的城墙,还修建了东西两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关城不仅与内长城相连,而且在城北还修筑了一条长达二十公里的边墙,又因为宁武距凤凰山之北,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
田承嗣看着宁武关这个地势险要,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重要关隘,心想自己是不是先未雨绸缪,在闯贼李自成进攻宁武关时,在这里给闯贼李自成的兵马来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只是这方法可着实难想啊。
温仪靠近田承嗣肩膀问道:“弟弟~,你看了一个时辰的宁武关了,是不是准备在宁武关做什么动作呀。”
田承嗣说道:“姐姐真是弟弟的知己,弟弟觉得宁武关这里日后说不准便会有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
温仪疑惑道:“弟弟,你是指建虏还是闯贼?可是宁武关离建虏和闯贼的势力都很远呀!”
田承嗣说道:“姐姐~这可不好说,闯贼贯以流窜形式作战,这里离山西河南又不远,难保不会流窜到宁武关,周大哥现在正好在山西作总兵,我们锦衣卫更要多注意山西的形胜险要才是。”
这时管得宽来向田承嗣报告:“将军,前面有山西巡按御史王燮出宁武关来见。”
田承嗣想起之前在李自成三围开封时,山西总兵官许定国奉命率领山西官兵救援,至沁水战败兵溃,被锦衣卫逮入京城论死,现在暂管山西镇的就是前面等在关前等着拜会自己的山西巡按御史王燮,只是最让田承嗣没有搞明白的是,自己那个便宜皇帝姐夫,不知道脑子又抽什么风,许定国最后没杀成,不久后反而复授他为援剿河南总兵官。
对于这个山西巡按御史王燮,田承嗣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的,崇祯十七年京城被闯贼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在煤山歪脖子槐树上吊自杀,那时候已经在江南做淮扬巡按御史的王燮,与掌握南明小朝廷实权的内阁大学士马士英密谋策划,炮制了崇祯皇帝已经死亡的消息,断绝人们对先氮脉太子继承大统的希望,从而有力的支持了马士英最终成功把福王朱由崧捧上皇帝宝座,由自己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很快给朱由检追加谥号为“烈皇帝”,庙号为“思宗”,与此同时追加太子的谥号为“献愍”,永王的谥号为“悼”,定王的谥号为“哀”,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全部死亡,杜绝了太子朱慈烺再度出现形成有力政治影响的任何可能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