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拥有系统的第一天(1/2)
“妈,你回来了!”
唐明耀正准备选几本可以看的书,并按照系统来执行时,母亲李琼从地里回来了。
和记忆中那个头发花白的母亲不同,这时的李琼才三十五岁,正是人生最巅峰的年纪。常年的劳作,让她看起来有些黑瘦,然而精神头却非常好,做事说话又快又利索。
“太阳晒过来了,草也铲得差不多了。我先去洗个手,给你们两兄弟煮饭。”母亲说着就要去忙活。
和其他农村家庭不同,唐明耀在家里是不需要下厨做饭的,别的农活也干得很少。只有母亲实在忙不过来时,他才会帮忙搭一把手。
这和他从小学习成绩好,被寄予了厚望有一定关系。
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你什么都好说!”
简单的爱,很实在。
然而细想起来,却也很沉重。
唐明耀没有思考这些,站起来说:“饭我煮好了,妈你洗一下手,我给你端出来。”
说着进厨房盛了两碗饭,端到堂屋里的饭桌上。
桌子里面那一侧,正对堂屋大门的靠墙位置,有张挂了蚊帐的床摆在那里,那是他和弟弟唐凌风睡觉的地方。
此时,八岁的唐凌风正撅着屁股,在床上呼呼大睡。
唐明耀走过去,一巴掌拍在他身上:“懒猪,起床吃饭了!”
拍完他就不管了,接着忙活自己的事情去。
他要先给自己选些可以读的书出来。
对现在的唐明耀而言,小学课本大部分没有阅读价值,可以直接放到废纸堆里,只有语文课本还可以留着翻一翻,毕竟上面有不少古诗和经典文章,可以慢慢品味和学习。
倒腾了一阵,几十本书大部分被他放弃了,剩下的除了语文课本,就只有父亲唐辉早些年留在家里吃灰的书了。
总共有五本。
一本《少林防身自卫绝技》,这是父亲高中毕业,去武术学校学习时的教材;
一本《厨师实用调味配方大全》,这个是父亲学武术无果,后来去厨师学校的书;
还有一本《新华字典》,正经的工具书,唐明耀从小就用着的,帮他识了不少字;
剩下两本是《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难得可以一直存留的书籍。
唐明耀把武术和厨师的书直接扫进了废纸堆,留下了后面三本。
“就从《唐诗三百首》开始吧。”
“从小学了太多古诗词,却从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它们,也没有深入理解过其中蕴含的文字之美。进了大学后,以前学的就全部还给老师了,这次要深入的补补课。”
当下唐明耀把场地收拾干净,不用的书重新搬回缝纫机上摞着,只留下接下来要看的。
咳嗽一声,郑重翻开第一页。
先看“前言”,首先映入眼帘的一个名字,就让唐明耀觉得非常陌生。
孙洙,蘅塘居士……
这人是谁?
哦,《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
对了,这个“洙”字怎么念?以前没见过啊。跟“猪”同音吗?
翻了翻字典,果然猜的没错,念猪。
唐明耀收起了轻视之心。
读之前,他还觉得自己看这本书,复习多过学习。毕竟自己读书读到了二十多岁,随便哪儿瞟一眼,唐诗三百首上的人物和诗歌,应该都是见过的。
谁知这第一个名字,就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
唐明耀当即拿出本子来,把“洙”字工工整整抄在上面,注音,并写上字典里的解释。
接着往下看,序言大致讲了作者成书的原因,以及唐朝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倒是没有太多的看头。
只是看完之后,他抄写生词的本子上,又多了好几个词语。
工拙莫辨……
认得出,看得懂,就是从来没用过。写下来,以后拿来当写作词汇!
云蒸霞蔚……
见过这个词,大致知道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用,也写下来!
圭臬……
只会念前一个字,词语意思大概懂,但两个字的本意不知道,用法就更不用提,必须记下来。
此时唐明耀不由深深怀疑,自己以前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然为何连个简单的序言,都能读得这么磕磕绊绊。
翻到正文。
第一首诗,张九龄的《感遇·其一》。
唐明耀信心又回来了,这个诗人见过,很熟悉!
然而读到正文第一句,他又懵逼了。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那啥,这个“葳蕤”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怎么个用法?
“我以前读的肯定是假书,怪不得人到中年,就混不下去了!”
叹息一声,老老实实摘抄下来,查字典去。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唐明耀一边感叹自己的无知,一边学习古诗,揣摩诗词的意境,一边还结合书本上的赏析,理解诗人写作时的心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时间到了一看,才读完了四首古诗,刚读到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这其中,吟诵古诗和反复赏析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进度并不快。
唐明耀也不贪工,想了想,决定暂时先读到这里。
接下来他要完成基本任务的第二个,写作500字。
写作不是信马由缰胡乱写,而是把刚刚摘抄下来的内容,用五百字的篇幅重新运用一遍,这是学习新知识最快的方法之一。
毕竟学以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