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官言官语(1/2)
送别之际,林平让王新明将装好的山货搬出来一堆,说要送给诸位领导和到来的媒体记者。
张副局长等人自然是不会要,坚决的让林平把这些山货收回去。
林平对着几位领导说道:“这是苦山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依靠,也是脱贫致富的初期成果,无论怎样,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也感谢几位领导对于我校工作的肯定。送给诸位也是想让大家一起分享父老乡亲们的成果和喜悦,这不仅是我的意思,也是苦山父老乡亲们的意思。”
但是张副局长和王主任还是不肯收,张副局长笑着拍了拍林平的肩膀:“林平同志和诸位父老乡亲,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我们是有原则性和纪律性的,不能拿你们人民群众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党性和官员的自律意识。”
张副局长说的言辞恳切,仿佛是肺腑之言,一旁的王主任带头鼓起了掌,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旁边来送山货的人民群众听了张副局长的这番话也纷纷鼓掌叫好,在他们心里能说出这番话的张副局长现在无疑是个好官。
而张副局长这番言辞,旁边的苦山百姓们就更加同意把山货送给这位好官,纷纷说道:“收下吧,收下吧,不值几个钱。”
“就是,收下吧,也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一点儿心意。”
苦山的老百姓们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情是淳朴真挚的,即使数十年如一日的处于贫苦的生活状态之中,他们对于党和政府还是毫不动摇的信任,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仍然是发自心底的热爱。
他们的情感是源于对脚下这片祖祖辈辈的土地的热爱,是源于红军时期战火纷飞时的军民深厚情谊。
他们的那种热爱程度从抗战开始,到建国,到一个特殊的困难时期,到改革开放,到现在,都丝毫没有变过,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任着党,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几十年来安定安稳的生活。他们虽然穷,但是比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心存知足和感恩。
他们朴实的像是散发着芬芳的田间泥土,真挚的像是贯穿苦山的那条清澈河流,坚韧的像是屹立不倒的苦山群峰。
而老百姓们越是劝,而张副局长态度就越是坚决的不能要,就像是俗话说的“越劝越来劲儿”。
看到情况一时如此胶着,王弘文笑着说道:“张局长、王主任、刘主任,我看这样吧,咱们花钱把这些山货买下来,不就是一举两得吗?既接受了苦山乡亲们的心意,又不违背我们政府官员的原则。”
王弘文这个办法一说出口,一旁的王主任和刘主任纷纷点头同意,这个方法确实是个好办法。
于是,王弘文代表其他领导以公平交易为原则花钱收下了这些礼物。而林平也不得不接受了王弘文的办法,但他自然是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价出售给了王弘文,可以说是半卖半送。
忠国希望学校的山货被装上了汽车的后备箱,直至装的满满当当再也装不下才停手。
这时扶贫工作办公室的王主任拿起了一箱山货说道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打开了包装看了看里面,笑着问道:“这是粉皮啊?”
林平笑着说道:“对,粉皮,红薯粉皮。”
“你们自己加工的?”王主任掰了一小块放在嘴里咀嚼了起来。
林平便赶忙说道:“是的,我们自己建了一个红薯制品加工工坊,纯手工的加工红薯制品,绿色无污染,没有任何添加。”
“红薯工坊?”王主任的眼亮了一下,然后问道,“离这远吗?”
林平笑着说道:“不是很远,只是这山路崎岖,开着车可能磕磕绊绊的,怕坏了你们的车。”
王主任说道:“没关系,既然不远,我就去参观一下。”
然后转过头来对张副局长说道:“张局长,那你们先回,我和咱们县媒体记者去参观一下这个红薯工坊。”
张局长说道:“那怎么成?我就跟着王主任一起去参观参观。”
于是一行人又开着车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来到柳家村的红薯工坊,红薯工坊里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红薯制品的加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红薯的甘甜清香。
干净、安全、卫生,是林平对这家红薯工坊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而柳明东也很听从林平的嘱托,非常严格的按照林平的要求贯彻下去。
逛了一圈红薯工坊,扶贫工作办公室的王主任对林平和苦山的脱贫工作更加的满意,嘴上赞不绝口。
回来的路上,王主任特意让林平坐了他的车,车上还有县经济开发办公室的刘主任。三个人在车上谈了很多,这两人看起来还是真心想为民办实事、谋发展的好官,问了林平很多问题,也给了一些建议,更给予了林平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刘主任开口问道林平:“你们赚来的钱都干嘛了?都准备干嘛?”
林平如实回答:“学校的小卖部、医务室、阅览室和澡堂的建设,学生们的校服和保险费用、阅览室的图书、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还给附近的石家村修了一座桥。这些是一部分,我还留出了很大一部分准备给苦山修条路,从镇上一直修到山里。”
“好,很好。”听着林平说完,王主任和刘主任都给予了十分肯定的答复。
尤其是王主任说道:“你和学校的工作,不止是在造福苦山百姓,也是帮了政府很大的忙,减轻了政府扶贫工作的压力和负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