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兵役制度(1/2)
以前,西山诸军浴血奋战的缘由是因为自己家人就在背后,此次,明溯将其打乱了分散派了出去,却是有许多士卒故土难舍,心中难免有些情绪。
前面七州方向三支人马加起来不过二千余人,随随便便在中间征求了一下意见,便也选拔了出来。然而,剩下的青、幽二州,依照明溯的计划,至少要带过去四五千人,加上已经出发的,足足占了西山军的五六成,当下,夏侯淳、孟建、黄忠、曹仁便找了过来,禀报了士卒的想法。
明溯思忖了小半日,又与徐庶商议了一番之后,便决定将现行的强行征兵制度更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并行的兵役制度。
义务兵役制,顾名思义,即是利用制度的形式规定辖区的居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志愿兵役制,是指身体状况符合条件的居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类似于慕兵的模式。
在明溯制订的规则之中,义务兵除了一日三餐以及伤残阵亡之后的抚恤补贴,其他甚么收入都没有。只有义务兵满了一定程度,转为志愿兵之后,士卒才能够按月获得一定的家庭生活补助,这相当于拿工资当兵。
此创举一出,当天就有上千人找了过来,纷纷要求能够转为志愿兵。明溯有意压到二十四庄的士卒尽数得了消息之后,方才当众宣布道:“只有远征的才能给予志愿兵待遇,留在西山服役的一律作为义务兵。”
不到一个时辰,孟建与徐庶的面色便彻底颠了个个。原先因为手下无人,愁眉苦脸的孟建突然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一会儿时间,便登记满了所需的士卒人数。
至于徐庶,虽然名义上手中还统帅着老八营,此时却基本都成了光杆司令,除了此时尚在汜水关外水寨之中的玄武营,以及虎豹骑那些士卒,平素养着马儿还能为家中耕田做活,所以对志愿兵的向往不是那么强烈之外,其他六营,就是一些预备役的士卒,亦是踊跃报名,希望自己能够拿上一份安家费用。望着剩下的二三千老弱病残,徐庶的面色不由地由白转红,由红转青,由青再转为了黑色,真正实现了面色一刻三变。
望着面色不善的典韦、曹洪等人,这个风云变幻局势的始作俑者明溯却是无辜地将双手一摊,为难地言道:“我脸上又不长兵,你们看着我也没用。兵员不足你们应该去找朱雀营的张、楚二位营长撒。”
这一夜,朱雀营营长张三被各营主将吵了个通宵,直到明溯打着哈欠,从蔡琰身边爬了起来之时,大家都没能吵出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出来。
本来依照楚门的意思,二十四庄尚有士卒家属青壮二万余人,实在不行,就全部都征了进预备役,明溯却是笑眯眯地堵上了后门:“凡是转入志愿兵的家属,年中之前,都要陆续迁入辽东及北方四郡,剩下的,你们再想想办法吧,反正流民越来越多。”
大掌柜的吩咐了,下面只要照办了,徐庶与郭贵等人一合计,这个专管老弱病残的统帅也就开了小差,直接跑过去兼任流民安置办公室主任了。
于是,临近郡县的流民突然发现了西山这么一处福地。
“招人啦,招人啦……羽林亲卫,可以与主公朝夕相处哦。”
“发扬传统,流芳百世——先登军,你的最佳选择!”
“会骑马么?那还犹豫甚么,出去还不用两腿跑,家里耕地都不用人力犁地……”
“青龙战队——强者的摇篮!”
“别小看我们神风营,除了虎豹骑,我们可是马儿最多的地方……知道刀盾兵么?那就是我们整出来的……这个也没兴趣啊,那医护兵怎么样?名师一对一辅导,配备亲卫两名,战马一匹……甚么?不识字,那就没办法了。”
“想要有一技之长,那就来白虎突击队吧!”
当然最牛的还是张三与楚门:“别听他们忽悠,没进过朱雀营的,就算不上真正的士卒。朱雀营——新兵必由之路。”
春节没过,朱雀营新征的士卒已经足足超过了万人,直乐得张三成天都是望着天空,白天辨认太阳光芒,晚上数着星星数量过日子的。
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流民越来越多了,反正西山是敞开了口袋,拼命地往里装着,二十四庄,最少的居民人数都要超过万人了。为此,葛权多次找了明溯,反映了一个现实的困难:若是再这么吃下去,估摸到了秋天就该没有余粮。明溯却是笑眯眯地告诉他,只管供应,反正再过几个月,这里的人口至少要迁移走七八成。
这段时间明溯也没有闲着。
据洛阳细作来报,张让等宦官势力又达到极盛,中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粟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宁典等十二人皆封了侯,一时贵宠无比,人称“十常侍”。更有甚着,那灵帝刘宏竟然昏庸到当廷宣布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于是“十常侍”们更加无所忌惮,各自开始筹建起高宅大第,规模同于皇宫,又将七大姑八大姨的父兄子弟全部推荐出去任州郡牧守,残害百姓,贪暴胡为,无人敢问,朝野之间怨声四起。
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郭胜。郭胜向来节俭,先前明溯在洛阳时,又曾多次旁敲侧击地点拨其树大招风,要小心从事。所以,这次“十常侍”作乱朝政,郭胜反正成了清流党人们嘴边的一个另类,其中刘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