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博物馆(1/2)
要表演的这一首曲子名为《十样景》,张德林敲鼓,锣也被放在了最前面,这是一场纯粹的打击乐演奏。
表演到激动处,张德林甚至跳跃起来,在舞台上舞动,众人呐喊着,为大家展示了原生态的老腔音乐。
一曲弹奏结束,下面才是《将令一声震山川》。
随后又是一场纯乐演奏《大汉遗韵》。
表演一个接着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们都惊呆了。
全都是第一次看到老腔,原本以为老腔只是单纯的唱腔而已,但是他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惊喜。
最后的演出依旧是皮影戏《三英战吕布》。
表演全部结束,民乐系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湾亲自登台点评。
“华阴老腔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
李湾现场为学生们讲解老腔,很是专业,私底下下了很多功夫。
“我们可以看到,老腔的伴奏乐器有惊木(枣木块)、自制的月琴、胡琴、梆子、钟铃、战鼓、大锣、马锣等,还有没有固定调的长号,和陕西地区的秦腔相比,老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原生态。”
李湾字字珠玑,说的很是到位,刘兴武也频频点头。
不愧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
“老腔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的学生们,老师们有兴趣的都可以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老腔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可史学价值,我说老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应该不过分。”
台下的师生们都微微颔首,很是认同。
老腔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性,是其他的曲种所没有的。
李湾说到最后笑道:“外国人玩摇滚乐,我觉得我们才是最早玩摇滚乐的,老腔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摇滚乐。”
自己说和别人说是不一样的,李湾这么说,就是定下了调子。
张禾满脸惊喜,没想到李湾的评价居然这么高。
这一下,老腔不火天理难容。
台下再度响起掌声,很多师生们都跑过来要和老腔艺人们做交流,合影留念。
等全都搞完,众人疲惫不堪,返回了酒店休息。
第二天,众人来到学校里,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交流。
“刘主任,昨天晚上的录像我们已经全部整理好了,光盘也已经刻录完毕,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李湾将一个盒子递了过来。
刘兴武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一沓光盘,一共有十份,这里面存着的就是老腔昨天表演的内容。
刻录光盘的事情早就商量好了,给中央音乐学院留下来教学资料,又没有什么损失,刘兴武和老艺人们都答应了。
“谢谢李主任。”刘兴武将光盘收起来。
这份礼物以后可以留着,也可以送人,老腔保护中心送这个礼物再合适不过。
“刘主任,我们想和你们谈一谈合作的事情,有关于这个光盘的销售。”李湾缓缓道。
几个人闻言眼前都是一亮。
“销售?”张禾惊讶道。
“没错,昨天我回去之后,我们一个老师提议说刻录光盘完全可以销售出去,卖的钱大家一起分,也能为你们增加收入,我听陈教授说过,你们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李湾缓缓道。
“这能卖出去吗?”刘兴武有些狐疑。
这年头是有好多人买光盘看电影,看电视剧,也有人买光盘听歌,买光盘听老腔,这倒是没有。
“不卖怎么会知道呢?要是售卖了我本人一定会买的。”李湾笑道。
“这些就让我们老师跟你们谈吧,我不太懂。”李湾说完,看向了另一边的一个老师,这件事情就是那位老师提议的。
几人开始商量起来,刘兴武和张禾最终都答应了。
既然不用出成本,那就可以做,老腔艺人就这么多,就算是每天都演出也不可能满足全国的观众,光盘一旦开始销售,肯定会有人买的,只是卖多卖少的问题。
出来一趟居然还找到了做生意的门路,这是一条财路,挣到的钱可以作为老腔保护中心的经费使用。
具体的事项还要等回去之后和冯浩商量一下,但是光盘的销售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开完会,去和学校的学生们交流,随后众人返回了陕西。
然而,中央音乐学院的这一场表演已经传了出去,在小范围内引起了讨论。
回去也没闲着,《关中古歌》表演成功,得到了最专业人士的认可,可以拿到舞台上表演了。
其他的老腔艺人们也很快将这首曲子学会。
华山那边的演出也没有耽误,这首曲子也被放上去了。
以前很多人来华山是为了爬华山,现在还真有一些人不为爬华山,就为看老腔。
时间久了,热度略有削弱,但是老腔剧场里面人依然不少,足以满足剧场的开支。
等到光盘上市,销售成绩果然不错。
有些外地的人在电视上看到了老腔,但是又来不了陕西看演出,现在有了光盘,在家就可以看了。
中央音乐学院录制的光盘画面清晰,声音也很真实,几乎还原了现场。
张禾也彻底熄了在外地开剧场的想法,剧场有华阴这一个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开那么多。
华阴老腔要以艺人为主,而不是以剧场为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