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缘分(2/2)
是将它们的结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的宣传效果。为更好的采写新闻,他们在各二级学院又再作站点。在网站工作的对应二级学院文字、摄影记者,需要为自己所在的学院专门收集素材。
编辑根据新闻性质和重要程度作出把握,提交给指导老师来决定最终登上学校官方网站的内容。
而电视传播则丰富很多,在这里电视传播只是一个大概念,当然不单是电视。
下设的部门则多了些,制作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记者部、编辑部。只是这两个部门的记者工作时,需要有很高的配合度。
实际上他们能力,是可以任意切换的,这与他们的训练和工作性质有关。因此,这两大部门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常有聚餐团建。
播音部,字如其名为播音而设,所以对记者的普通话有较高要求这是必然的了。播音部又分播音和出镜,播音记者的硬性要求就是口齿清晰、字正腔圆,无地方口音,总之普通话水平要高。
而出镜记者则需要在普通话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好的外形条件。简而言之,长得好看、身材好。
播音记者日常工作与记者部联系较多,出境记者则与创意部和新媒体部门联系较多。
创意部,同样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个部门主创作。实际上就是如此,开设这一部门,旨在鼓励学生坚持原创,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优秀学生。
当然可以不仅仅是原创,也可以根据已有的作品实现改编,扩大学生脑洞,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在互联网+自媒体人人都可成为品牌的时代,另外还当然还有新媒体部门。并下设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三个板块。
由于分设的板块较多,工作量及周期使得该部门记者数量上是最多的。
那时候,林清嘉还不知道学姐为何刻意强调与学生会平级,还有说话时脸上骄傲的神色。而她之所以会有中奖一般的表现,是因为她就是记者中心的记者。
各大组织在开学季,需要出动人员帮助新生入校。而记者中心,不仅仅需要出动人员,还得在这个关键时刻为此宣传。她们一天忙得没有时间吃上饭就不说了,中心那边还要求借此招新,也给所有人分配了任务。
美其名曰,招的人越多,明年这个时候越轻松。而且各大组织明面上相亲相爱,背地里却各种抢人挖墙脚。不“下手”早一点,人可就没了。
这不,班茗芳既要参加迎新接待,又要参加报道,还得完成招新指标。忙得像个疯婆子,让她哪有多余的时间去招揽新人。
这下知晓林清嘉是个同系的学妹,说什么她也要“拿下”这很苗苗。谁知道林清嘉听完她的介绍,再说招揽的话时,她没有犹豫就同意。
然后班茗芳连忙提出加好友,并发了一份文档和一个报名表给她。
在林清嘉看来,记者记者中心听起来是个好去处,可以将专业知识运用起来又可以给学姐一个面子,何乐不为。
“对了学姐,刚来那个学姐也是我们系的吗?”林清嘉主动询问,林爸爸有些意外女儿的举动。
以前的林清嘉和后来的林清嘉,变化实在太大了。以前的她面对陌生人,能少说的就少说,能不说的就不说。
这时的林清嘉也还没有真正改变,只是刘雯给她的感觉挺好,想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认识。
只是这一点点微小的改变,会使她有大的改变。
“你说刘雯老师吧,她不是学姐,是咱们院里的老师。以后还会带你们的课呢,怕不怕”,班茗芳听她说时,丝毫没有意外。在她们院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刘雯非长相“蒙骗”。
“啊,”林清嘉意外极了,她怎么也没想到,刚才那个可爱的女生居然是她们的老师。
班茗芳很满意她的表现,她以前也是如此,怎么可能就她认错呢。
“其实呢,刘雯老师本人1992年出生的,算起来年纪不大,和咱们差不多”。班茗芳解释道。
1992年,林清嘉是16级学生,那不是才24岁。林清嘉想到了她的堂姐,林珊。
林珊同是24岁的年纪,却是被催婚了。林清嘉想,幸好自己妈妈不希望她谈恋爱,最好还永不催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