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这叫大纵深突击(1/2)
不过季明的话说完了。在场的大多数人仍然是大眼瞪小眼。季明再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于是他接着解释道:“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ov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将战术胜利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展为战役胜利。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兵团迅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航空兵地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为此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验证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1938年的哈桑湖战役、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以及苏芬战争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展提供了宝贵地战争实践。苏芬战争使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地展它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地基本正确性。如对坚固筑垒防御实施进攻时。军队要作深远的战役布势。纵深配备步兵部队和分队的战斗队形将兵力兵器坚决的密集使用于突破地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使用等一些基本原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战争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所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地地方。实践证明分别建立突击队和牵制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样划分会造成牵制队的军队消极等待突击集团获得战果。炮兵密度必须提高到每公里正4o6o火炮在突破地段要更加坚决的密集使用炮兵的火力。此外。还必须进行周密的炮兵侦察。将坦克分为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的作法是不可取地因为这样会妨碍对防御之敌同时实施猛烈地突击。在突击敌人坚固的防御时航空兵的行动应在时间上尽最大可能同时进攻地军队靠近以便后者能利用航空兵突击的成果迅击溃敌人。”
在略微的停顿了一下之后季明接着说道:“在大纵深理论中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大纵深理论的核心内容。突破敌人防御是进行大纵深战役的前提没有突破的完成就谈不上纵深进攻。
大纵深理论认为。采取战斗侦察。可以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更正指挥员的错误判断使己方炮火力量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为己方的后续进攻部队的进攻铺平道路减少突击部队的伤亡。大纵深理论认为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实施火力突击是突破必不可少的阶段。突破一般以冲击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炮火准备作为开始。炮兵和航空兵在火力准备阶段的任务是以火力压制、破坏敌人军队的指挥和协同保障建立通向敌人战术地幅全纵深的缺口以及阻止敌人预备队开进。突然实施火力突击是达到有
敌人的重要手段。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的最大损失就是由于苏军的炮火和迫击炮的次急袭射击造成的。尽量缩短火力准备与步兵、坦克开始突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达成突破的重要条件。
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快集群就应该迅进入突破口扩大胜利。此时炮兵主要是压制敌人炮兵和预备队特别是敌人的防坦克配系对快集群的进攻所造成的障碍;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消灭敌人所剩的重要目标彻底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快集群的队形是这样的:步兵师先遣支队和侦察机关在前随后是运动保障队再往后是先遣大队最后是主力。分两路开进并分成两个梯队。这样就可以便于战斗过程中部队的指挥和机动最好的挥快集群的威力迅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
防御一方在对付敌人的进攻时往往会采用反突击的方法即突入进攻军队的战斗队形的纵深从而遏制对方的进攻。如何实施反突击成为大纵深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