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过河拆桥(2/4)
金屋这句话根本就是空话,材米油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夫君是好人,好人又如何,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只鸡都不敢杀,偏生一肚子傲气,不肯向权贵低头,只能靠卖字画为生,那能赚多少钱?家里家外都要她一个人操持,以前她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现在挑水劈柴样样都得做,手粗糙成什么样了?就这样日子也紧巴巴的不时要娘家接济,就算那一日夫君高中状元,她这个老得可以当他娘的老妻又怎么能带出去?还不是要娶美妾,不休弃糟糠之妻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能指望夫妻恩爱。
隔壁姐姐的遭遇给江月白敲了一记警钟。她没有娘家可以接济,相反却要照顾,不能再入另一个需要女人维持的穷家,她不是贪慕虚荣也不求大富大贵,但求男人能养得起老婆孩子。
嫁给苏谨旭,她很满意。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她好。哥哥也好,母亲操劳了一辈子也可以享福。
她真心喜欢这样的生活,对促成这样生活的苏宜晴由衷的感激。
要是苏宜晴能做自己的嫂子,哥哥今后的生活一定也会很美好。
可惜哥哥不喜欢,现在唯有希望未来的嫂子是一个跟苏宜晴一样的女孩子,可千万别是那种天真幼稚什么都不懂的,不然哥哥的生活会掉入深渊。
……
苏宜晴将未来姑爷的通房踢得小产的事影响太大。
闻者皆心惊不已。要说正室处置怀孕的通房小妾,谁家没有。但多数都是悄悄儿的处置的,并且是让身边婆子灌点落胎药就是了,实在气不过也不过是让家中长辈出面,给未来婆家递话,哪里听过没过门的女儿家亲自找上门去,并且亲自动手硬生生将怀孕妇人踢倒小产的,这女子之凶悍可真是闻所未闻。
还有些正义之士叫嚣着要将这恶女送官法办之类的,当然这些都是无知文人的瞎嚷嚷,清醒一些的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个官老爷会接这类案子。
不过要苏宜晴看,若是能送官法办也许还好一些,定能能查清楚前因后果,这事情并没有多复杂,最怕的就是这种舆论定罪,根本无从伸冤。
苏宜晴本身倒没什么,乐得一门烦恼的亲事没有,她一个人还能多清静两年。
甚至她开始考虑,或者干脆躲进庵堂,带发修行,过了几年,在找个机会云游四方去得了。
俗话说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苏宜晴本人是不想嫁,可远平伯府不只她一个未婚姑娘,还有没成亲的公子,长幼有序之类的早就在苏宜荣苏宜娟姐妹易嫁的时候被打破了,随后苏谨风要专心科考,也无暇顾及亲事,让苏谨旭抢先成亲。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远平伯府却因为受到康郡王府事件的牵连,声势弱了不少,被苏宜晴那么一闹,苏家姐妹的名声跌落谷底,人人敬而远之,就连苏谨风中了进士的也没有如大夫人曲氏想的那么抢手。
有那么难缠的小姑。谁还敢嫁进来?远平伯府其他小姐就算没有苏九小姐那么凶悍,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家风使然,要不是长辈纵容,谁家小姐敢那么做?看看现在远平伯府一点都没有处置这个悍女就知道了。
曲氏为了一双儿女的亲事操碎了心,急得嘴角冒泡,结果有意的人都委婉回绝,某些主动攀上来的条件太差。
苏谨风还好说,再等两年也没什么,苏宜华可不能再拖了。
之前为了苏宜荣能在永乡侯府过好日子,她百般奉承三房这对母女,现在倒好,之前常带着苏宜晴出门的她成了笑话,夸苏宜晴的那些话成了自打嘴巴。
如今苏宜荣在永乡侯府儿子都生了,脚跟已经站稳,她没有必要再看三房脸色。
当即向太夫人进言,也不用替苏宜晴张罗婚嫁了,直接送到庵里静修几年,给外界一个交代等风头过了再说。
太夫人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苏宜晴年纪还小,避过这场风波,两三年之后再回来也没有什么,便当即拍板。
许氏却不干,说苏宜晴是被陷害的,她不能看着女儿受苦。要把苏宜晴送走,她也走,女儿受了那么大委屈,她这个做母亲的不能替女儿做主,还要踩她一脚,算什么母亲?若是如此,干脆她和苏三老爷和离,带着女儿回娘家,别人不清楚。太夫人却清楚地,不替孙女洗刷冤情就算了,还要落井下石,这日子没法过了。
太夫人一阵头疼,多少年了,一有矛盾许氏就用这一招。而且这次许氏嚷嚷的话里也有些道理,别人不清楚,她们是清楚的,不管苏宜晴是有意无意,这岑家通房挺着大肚子,一个人窜到苏宜晴面前。怎么说都是岑家的错。
这门亲事又是她绕过许氏订下的,要是许氏到处嚷嚷。把当年订亲的内幕说出来,丢脸的还是远平伯府。
许氏怕什么,娘家兄长是过继的,娘家名声跟她关系不大,儿子已经娶亲,女儿没有什么名声好丢了,她要豁出脸面。把伯府一些事情到处嚷嚷,全家要跟她一起丢人的。
康郡王府就是这样。据说康郡王许多贪墨的证据都是康郡王妃交出去的,康郡王宠妾灭妻,把郡王妃逼得没有活路,就来个鱼死破,要不然康郡王妃为什么能再一出事之后就能果断带着嫁妆和离?因为涉及皇家别人不敢议论太多,但有眼睛的都能明白几分。
太夫人烦恼不已的时候,她一向看不上的苏宜晴终于做了一件让她满意的事。
苏宜晴劝住了许氏,说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