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上)垂首巧弄燎原火(1/2)
赵云杀死了高句丽王高伯固,但是并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们没有粮草。是的,向西盖马城退却的汉军并不是疑兵,而是实实在在的退军,汉军没有粮草了!一个军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战斗的,可是在最后时刻,赵云说服了公孙瓒,用了这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先是夺了纥升骨城,但可惜城中并没有多少粮草,纥升骨城有暗道可以通到后山,高句丽军便是利用暗道从国内源源不断的向城内输送粮草的,这也让赵云非常后怕,倘若有一日己方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了纥升骨城,而高句丽军利用暗道岂不是又可以轻易的夺回来。
白马义从没有与公孙瓒的步军配合前后夹击高句丽军,是因为人字沟根本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所以在纥升骨城下攻击高句丽军是从一开始便定好的,有些意外的是高伯固的反应,他竟然做出与汉军拼杀的打算,这让赵云很是不解。其实如果他了解了高句丽国内的情况,那么他也就可以理解了,此次高句丽军倘若真是大败而回,那么高伯固的地位恐怕就不保了,与其那样,还不如拼死一搏,再说,如果不是赵云的存在,高句丽军的反击还是很犀利的,只可惜,战争中是没有如果的,这一刻高句丽新大王高伯固彻底失败了,代价是他的命。
高句丽全国震动,因为历来对于大汉的恐惧,以及很久以前便有些有心人在不与大汉为敌一事上的推波助澜,造成了此刻高句丽国内虽然哀痛其大王的不幸死去,却是没有多少人叫嚷着要拿起武器与大汉拼命。此事第一时间也被高句丽在大汉的使者高叔坚得知,他立刻进宫面见了刘宏,几个意思,一是对公孙瓒的做法很愤慨,要求严惩元凶,二是希望两国多年来的睦邻友好关系不要因此而破坏,当然,主要是不要大举进攻高句丽。
而此刻刘宏的案几上便放着一份请辞书,是太尉府呈上的原本要嘉奖的中郎将赵云的请辞书,理由竟然和高句丽使者的一样,击杀高句丽新大王高伯固。赵云或许不知,这一理由本来是刘宏打算封他为讨虏将军的理由。
刘宏思忖片刻,道:“贵使的话,朕知道了,你只管回去拥立你们的新王登基便是,但是,记得,不得再干出影响两国良好关系的事,千万别再打玄菟的主意!公孙瓒那边原本也没有错,毕竟是你们先夺了玄菟的,如今闹成这样,你们也有责任!不过误杀你们的大王也的确是有些不对。传我皇命,将公孙瓒调到西凉去处理羌人的问题,罪魁祸首赵云就发配到朔方郡守边关去吧!”后面的两句话是说给张让听的。
高叔坚垂头丧气的走出皇宫,立刻进行回国的准备。刘宏这事做得不地道,但是有一点是对的,不能再和大汉对着干了,高句丽输不起啊。大汉现在的实力岂是小小的高句丽可以抗衡的,故大王高伯固就是听信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的谗言,以为大汉朝廷,整个大汉就不堪一击了,真是幼稚,大汉如今是一匹瘦弱的骆驼,可就是搜死的也比马大啊,更何况是远远还到不了瘦死的程度的骆驼。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去后扶持一个亲善大汉的王登基。
赵云得了皇命被调到朔方郡驻防,这个命令让赵云欣喜异常,那里可是他和二哥三哥并肩作战,一举从鲜卑人手中夺过来的城池,大哥曾经说过如果有朝一日他可以做朔方郡的郡守哪怕是郡尉,他也有办法将那个不毛之地变成良田万顷。这一次自己来替大哥实现吧。
李宣并不知道赵云此刻的想法,因为他已经到了后世的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水草风貌,得天独厚,经过上百年的不断的发展,一个部族在这里发展壮大起来,那便是慕容族。
慕容族原来也在鲜卑山一代繁衍生息,可是随着鲜卑人口的不断增多,那里已经无法满足牧人的需求,于是慕容族人果断向北开始发展。向南因为是大汉,发展空间有限,当时其实也没有多少选择。可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他们竟然在北方寒冷之地找到了一块无比优良的草场,这里的草茂密繁盛,各种飞禽走兽多不胜数,更有两处大湖为牧人提供天然的栖息地,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这里将会是慕容族的兴旺之地。可是这一切没有那么顺利,慕容族自来到这里之后,便不断的受到北方丁零的袭扰,他们英勇反抗,奈何势单力孤,最后不得已,在上一代族老的请求下,檀石槐率领大军赶走了丁零,这也就造成在东部鲜卑中,慕容家族是与檀石槐关系最为密切的。
这是宇文家族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双方不断征战,死伤颇多,最后,两族发现就在他们争斗不休的时候,南边居然有一个段部趁机发展起来,这是双方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双方最终结盟,并开始结为姻亲,共同来遏制段部的发展。
至此,慕容部才算是在这块大草原上定居了下来,而因为这时慕容部的首领叫莫护跋(音译,估计是莫护跋之后有些儿化音),所以将北面的湖命名为慕容湖(音译,估计发音接近呼伦),而南面小一些的湖被命名为跋(音译,估计发音之后有儿化音)湖。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沿用到后世,称为呼伦湖和贝尔湖。
李宣此次先到慕容部,便是想要亲自验证一下宇文莫颜的话是否正确,因此行动是非常隐蔽的。可是当他到达呼伦贝尔(为了读者能够了解大概的方位,直接用后世的名称)大草原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