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诗酒(1/2)
眼中噙着泪,脸上却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极好看的笑,金莲哽咽着对韩默行了一礼。
“金莲……金莲谢过公子,公子教诲,金莲此生不忘……”
看着如带泪玫瑰一样的少女,韩默欣慰地点了点头,下意识地伸出手在她脑袋上揉了揉。
希望今天的这些事和这一番话能对她有所启发。
为什么要和她们说这些呢?韩默想得很简单,人总要有尊严有理想地活着。
这样说或许显得太酸,说得糙一些就是,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无穷的远方和无穷远外的人韩默是管不着了,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人总是不能冷眼旁观的。
哪怕能够对这个卑怯迷茫的少女产生丝毫的勉励,对她以后的生活和选择产生些微的影响,那么韩默这一番苦心就没有白费。
当然,看现在她这状态,也不可能会白费。或许多年以后,这两个少女也都还会记得,在这个融融春日的上午,在河边娓娓而谈的少年。
……
……
沿河而上,距韩默几人约一二里地开外的广阔平地上,正有百十人聚集,三三两两地或高谈阔论或浅斟漫谈。
像这样的踏青是比较随意的,没有什么官贵,不像上元夜集会,整个淮阳城的官员缙绅都在场,给人无形中的压迫。
百十人在方圆半里地内零散分布,最中间零散摆放着坐垫,旁边放着酒水瓜果,自然也少不了笔墨纸砚。当然都是这次踏青的牵头人准备的。
一般在这周围散步聊天闲话的书生们,如果突然灵感迸发——或者是佯作灵感迸发——都会来这里用备着的笔墨写出来,旁人也自当会评论一番。
自然少不了歌舞妓乐。
十多个淮阳城有名的清倌人,或抱琵琶,或抚古筝,或箫横笛竖,这些有名气的清倌人大多都能多少谈论一些诗词,对于音律一道更是必须精通,凡有佳作传过来,她们低笑着弹唱起来,自然更添气氛。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一个妩媚撩人的缃素裙裾女子,手指在琴弦上舞动,正弹唱着一首艳丽的曲子。
“锦帆兄这首词作的当真是绮丽非常!由咱们红芍姑娘这迷人的声音唱来,更是再添几分风采,小弟佩服佩服,今日得闻此曲,这一路奔来算是不枉了,哈哈哈哈……”
十数个青年书生围在一起,其中一个矮胖的男子对着正中那位样貌俊朗的年轻书生恭维道。
被众人簇拥在正中的青年书生谦虚几句,朗笑着回应周围的赞誉之声。
这年轻书生正是郑舸,号称淮阳城第一大诗社的白鹿诗社的领头人。
这第一大诗社的名头不管如何而来,但是如此盛名之下,肯定是有些能耐的,这郑舸能在白鹿诗社中成为执牛耳者,想必也有一番真才实学。
加之本身一副俊朗模样,家底也颇为殷实,自然成为淮阳城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几人之一。
矮胖书生比他明显要长几岁,却仍然口称他为锦帆兄,对于他的逢迎吹捧,从此就可见一斑。
此地另外几处也同样是如此情景。
这淮阳城这么多的读书人,自然不是所有人都唯他郑锦帆马首是瞻,其他几处,自然也各有中心。
其中一个人数众多的圈子里围着一个锦袍公子,周围众人也是衣着华丽,甚至许多人身后都还跟着伴童,看上去倒像是一群公子哥结伴出游,这中间谈笑风生的白袍公子自然是刘栾。
刘栾的父亲刘居安是这淮阳城县尉,真正的实权人物,他作为刘居安的独子,自然身边拥趸无数。
这踏青没有太多拘束,刘栾自然也是放得开,被一群人围着吹捧几句,侃侃诗词,调笑一番乐妓,顺便再在这众多书生中扬扬名,刘栾对这颇为享受。
能够与他比肩的同辈人,也不过就那么两三个而已,而且在他刘栾看来,他们统统只能作为自己的陪衬。郑舸一个商户人家出身,虽然有些钱财,能比上自己根正苗红的官员之子吗?至于那个吕常,更是一个穷酸小子,没什么人脉门路,以为凭着写了几首酸诗,就能平步青云吗?真是笑话!
如此想着,刘栾心中豪气更胜,哈哈大笑一声,与身旁的几人碰了一杯,一口饮下。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稍微清净些的人群外围,有两人对坐,其中一个五十多岁年纪的老者,手中拿着一笺宣纸,目光上下扫动,把上面的词念出来,并跟着评价起来。
“你这首作的不错,于细微处着眼,颇有烟火气,不像其他的一些,这是很好的。
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作的尽是些秾诗妍词,整个不知所云!
难道说些似是而非的话,把别人弄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便是有内涵,便显出自己的不凡来了吗?”
吕常在对面听得暗自苦笑,这对面的老者,也是淮阳城一个颇有名望的人,前两年刚刚中了举人,在今天这一群大多都是童生身份,最高也只是秀才的年轻一辈读书人里,算是功名最高的。
然而这老者却是个极喜欢凑热闹却又好为人师的人,总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显摆显摆,要说也没什么,只是每次被逮着便要被强行怼一顿,任谁也不会感觉很爽。
吕常只能感叹自己点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