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伟大事业(1/2)
在陈惇的全方位指导下,很快印刷厂就将他想要的报纸做了出来。
不光是工人们觉地新鲜,陈惇拿上这一份热气腾腾还有烤木炭味道的报纸,也觉得分外振奋。按他的要求,四个版面,头版是圣谕广训,下面是陈惇为之做的直解,二版是朝廷要闻和苏州本地新闻,比如说朝廷处决了逃到杭州的织染太监孙德田,苏州知府王廷虽然也得了申斥,但官职并没有变动,而且朝廷要他继续守土安民,尽一方太守之责等等。三版是学宫教育介绍,有学子们一天上课、下课的课程安排,有教师新增课程的分析,也有一二小小揶揄,说食堂的饭菜已经几天连续不变样了。四版就是陈惇写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乎。
陈惇将第一批印出来的十二份报纸带回学校,现在宿舍传看了一番。当然所有人的反应简直是出乎意料地热望,薄薄的纸张被他们翻来覆去看到上面的字迹都模糊了,“这就是你说的报纸”
陈惇虽然很想办一些花边小报,风月小报,但那东西不过是为了博人眼球,而如果要介绍世界、引导思想,必须要前卫、进步的报纸,那么它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原创的、综合的、全面的、有巨大公信力的报纸,国家大事、时政要闻是它的首选,当然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绯闻秘录这样的东西,也不能另辟一个版面,陈惇打算等学宫报办起来之后,再新办一个这样的娱乐性报纸,与学宫报专注政治、思想和学术不同,这样的小报专搜八卦,绯闻漫天,怎么博人眼球引人注意怎么来。
“我这报纸还是太简陋了,不过四个版面,”陈惇道:“我以后打算出八版、十六版的那种,不同阶层的市民都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让陈惇苦恼的是,四版的报纸从设计到出工用了整整十四天,而且那雕版只能用于复印,在下一期新报出来后,就不能用了,简直是资源浪费。
报纸是一种媒介不错,但它也是一种商品,需要盈利。陈惇如今手头确实有些紧张,他的五千两白银已经花出去了三千两,成功地购买了东街一半的地皮和店面,然而还要付工匠工资,重修店面,清理大街
说到清理大街,陈惇从府衙大牢里提出了游手黑金刚等十人,每天早上四更更鼓还没有敲响,就让他们清扫街市,不到半个月,这些人纷纷哀求不已,希望能免除这么繁重的苦役。当然陈惇认为这并不是苦役,但看这些人的神色,仿佛已经生无可恋了似的。
但陈惇并不想放弃“免费劳动力”,于是要求他们找人来代役。
这群游手纷纷交代了自己的同伙,丝毫没有什么同袍之情,很快市面上许多游手被抓了起来,当然陈惇给他们的待遇还是清扫街道,这比直接打他们几十大板还让他们痛苦。于是新一轮的循环又开始,这些人为了逃避差役,又大肆供出了更多的游手。
陈惇这一骚操作让苏州府衙上下人等连续半个月都是脸都是木的,他们费尽心思又抓又打了多少时间,抵不过陈惇所谓的“劳动改造计划”。陈惇让这些游手一边干活一边高呼口号,比如“劳动光荣,奉献伟大”,“我劳动,我快乐”之类的,然后让百姓检查他们干活的成果,如果多数百姓觉得他们干活偷懒,没有清扫干净的话,那就延长工期,直到人民群众满意为止。
等到一个游手经过漫长的两个月的劳动改造,终于被首肯结束了的时候,他竟然忍不住留下了悲情和悔恨的泪水,当然看在陈惇眼里也觉得很不忍,于是专门给他开了一个讨论大会,会上听此人痛哭流涕做了许多忏悔,以及这两月劳动学习的心得,陈惇代表人民群众给他发了一个小红花,又给他戴了一个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小徽章。
陈惇觉得如果要办一个“市民报”,普及程度也应该很广,他在考虑要不要在报纸上增设便民服务一栏,当然这一版的版面也很简单,标题始终都会是“为人民服务”。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是天才啊”陆近潜津津有味地看着,“这花边图案,还真是第一次见哩”
“我打算要招几个画师呢,”陈惇道:“专门给报纸设计插图,就有点像书言故事那样的。”看着就非常引人注意。
插画在国外是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但中国领先世界,早就陆续出了好几种这种插画文学教育的教材,陈惇就看见过嘉靖二十一年熊大木校注本日记故事即每天读记一则故事之意,还有书言故事、黄眉故事、童蒙观鉴等。
书言故事每一页都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小故事,下头附着栩栩如生的人物简笔画。比如说这个“对日远近”的小故事,先写了晋书里的“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和“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两句话,下头画着一个帝王,怀中抱着个孩子,旁边侍立着大臣。画中的孩子伸手指着高高在上的太阳,大臣们惊异的脸色一览无遗。
“哦对了,”陈惇道:“你们有没有什么文稿,可以投给我,我选几篇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咱们苏州还有谁是文章大家,有什么稿子,来者不拒啊。”
王篆和林润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约稿”
此时书商向文人约稿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没有报纸约稿的,陈惇就细细给他们讲了自己的规划想法,等十六版的版面出来,内容肯定不能单一,他就打算增设海外奇闻,还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