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不可能(1/2)
这时候其实是有青砖瓦房的,只是粘合剂成本高,而青砖的价格,也不是一般百姓能够承担得起的。尤其在交州,百姓都已经被盘剥得苦不堪言,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能勉强养家糊口就很不容易了,根本没钱住上青砖瓦房。一般的房子,主要还是用泥土夯的,泥浆里混了草杆增加韧性,建房子的时候,先把木板固定好,然后就将混合好的泥土倒进去,用木槌压紧,成型后撤下木板等墙面自然风干。
这类土墙也是有分别的,有条件些的人家,能找到合适的粘土,制作出来的墙面就要结实些,还有些没条件的,只能用普通的泥土来制作,墙面不够结实,水一冲房子就可能塌掉。
墙面做好了,地上用木头搭上房梁,再铺上稻草或是麦秆,房子就算是做好了。还有些条件更差的,连这种泥墙的房子都住不起,只能住棚屋。
这样的棚屋,交州就有不少。
商锦秀让人修的善堂,自然不可能是泥墙的房子。她用的是青砖,只是粘合剂换成了混凝土,水泥是她自己的窑厂生产出来的,相比起来成本要低得多。
圈出来修建善堂的地方,全都是泥墙的茅草房子,还没拆。不过拆房这种事,换成普通百姓或许挺麻烦,可让那帮前死士来做,就简单多了。安东华和商锦秀离开路口后,就有专人将圈出的地方围了起来,担心伤到路过的百姓。隔壁专门设了个招工的地方,招人的告示贴了出来,有人专门守着,要是来了不识字的百姓,那人就会把告示念一遍。
不少百姓根本没走。一直在附近守着,告示一贴出来,他们就围了上去。询问写的到底是什么。而就在这时,围墙里已经开始拆房子了。“哗啦啦”的一连声音响起。众人只看见屋顶一个个矮了下去,惊得眼睛都瞪圆了。
拆房子的事情还在继续,回到王府的安东华,则跟人商议起了修路的事。最先提议修路的那人,他当时提的时候心里还挺忐忑,就担心安东华不答应,或者花费太多。如今亲眼看着一条路轻轻松松修好,他的心思也活络开了。
不仅是他。更多的人心思都活络了。安东华回到王府后,这些人问出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水泥的造价几何。除了水泥,其他东西他们都是很清楚的,自然也都知道价值如何。唯一不太清楚的,就是水泥了,若是水泥造价不高,那么此法就能推广开,在交州多修些路,甚至连房子也可以用这种材料。那可真是造福百姓了。
这件事,安东华其实一早就问过了商锦秀,商锦秀也给了他报价。她报的是成本价。自己是一点没赚的。安东华给这些人报价的时候,就在商锦秀报出的成本价上提了一成。饶是如此,造价也是相当便宜了。
于是那些人一听,立即就动起了修路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太懂后世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但是路修好了,百姓来往就要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日后行军也会更加方便。
不过这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成果的,更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得一步步来才行。安东华见手底下很多人都动了在交州各地修路的心思,他就忍不住想起了这几天商锦秀跟他说的话。
其实一开始有人提出修路的时候。他是很头疼的,就怕太劳民伤财。不过商锦秀却极力赞成。还说只有把路先给修好了,才能让交州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他自然知道修好了路能给百姓带来不少便利,却不知道商锦秀想得比他要远得多。
其实商锦秀想的,就是先把路修好了,才好发展民生经济,只有把民生和经济搞起来,交州的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她的空间里有不少藏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关于农业养殖方面的,这些年她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也尽可能把书里的知识给用了起来,能做的都做了。所以这些年来,她的田庄不仅产量高,种类还丰富。
不过交州很多地方的百姓,实际上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种,完全靠天吃饭。好运遇上了丰年还好说,一旦遇到了灾年,那么全家都得饿肚子。
安东华很早以前就看出了她手中田庄的种植方式十分优良,有意在交州推广开。可那时候他在交州只是个摆设,人微言轻,再加上还得蛰伏,不能让郑家看出端倪,只得将这件事耽搁了下来。
不过,他掌权之后,商锦秀就将自己这些年总结归纳出的要点送给了他,那是很厚的一摞纸,被商锦秀仔细地装订成了书册。安东华得到之后,就找人抄录了许多份,然后将商锦秀的手稿仔细收藏了起来,其他的则交给了专人负责,去各地督促农事。
在这样的时代,农事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在整个交州,自然也被安东华视为了第一要务。
商锦秀有后世的积淀,看得自然也就比安东华要远一些。只要交州能把农事发展好,百姓就不愁没粮食吃了。百姓手里有了余钱,自然就会有更多需求,商业也能随之发展起来。
交州发生的事,很快就传了开,其中得到消息最快的,莫过于皇帝了。他一直在交州布置了人手,密切监视着交州的一切。这些人手,其中大多都被安东华也查了出来,只是顾忌着皇帝,一直没对这些人动手。
赵家也有自己的人马,然而,这些人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郑家一倒,这些钉子就全都被悄无声息地拔掉了,以至于赵家和二皇子仿佛突然间就成了瞎子,失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