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章 武元到(1/3)
武昌的硝烟已经十余日没有升起了,数十万三镇居民也难得的睡了几个安稳觉。自从武昌起义以来,连续两个多月的战火让三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尤其是汉口遭到了清军的纵火焚烧,整座汉口城繁华之地毁于一旦,受灾死难者不计其数。
因为海军的提前反正和广东的有力支援,武昌的局势和历史相比有了不少的改观。不过有些事情改变了,该有的剧情却依然发生了。
黄兴走了,他终于在武昌混不下去了。
在他担任起义军总司令期间,他的那无双光环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一连十数场大小战役,无一例外的都战败了。接连的损兵折将,最终导致了汉阳失守,武昌三镇陷于敌手者已达两镇,武昌局势崩溃在即,黄兴果断的提出移军南京,避开北洋军的锋锐。
老实说,黄兴或许算不上名将,可是多少也是懂些军事常识的,打仗带兵也是能鼓起军心士气的。只是他运势极差,每次不是碰上队友相坑,就是遭到强敌镇压,致使这“常败将军”的称呼彻底的戴在了头上。对于自己再次战败,黄兴倒是表现的很淡定,点滴的羞愧也随着南方各省独立浪潮的袭来,瞬间消散。在汉阳失陷后,黄兴很速度的离开了武昌,比他前往武昌时还要麻利。
士气低落,枪械不足,兵士疲惫,伤员满营,面对着黄兴留下的烂摊子,黎元洪心中满是苦涩,尤其是北洋军摆出一副要将武昌占领的姿态,黎元洪几次三番想要逃跑,可是心里总舍不下那些二十一协的部下。
最后实在看不出胜利的希望。黎元洪就向蒋翊武、张振武等人提出放弃武昌,利用湖北的广大面积拖延清军的脚步,等待各地革命军的支援。结果却遭到了蒋翊武和张振武的极力反驳,两人宣称誓与武昌共存亡。
经过这件事。蒋翊武自觉黎元洪和革命党始终不是一条心,就在众多基层革命党人的支持下,成为了起义军战时总司令。刚刚继任总司令之位,蒋翊武锐气正盛,当天就命令董令威带领一支精兵突袭清军。
恰在这时,老袁揣了养贼自重的打算,下令段祺瑞暂缓攻势,不要攻破武昌。得到了老袁的指令。段祺瑞没有像冯国璋一样犹豫,而是果断的下令全军收缩攻势,准备暂停战事。此时的清军忙着收拢部队,准备全军休整,就被董令威抽冷子夯了一棍,差点都被打蒙了。暴怒的清军将士当即就想要反攻回去,拿下武昌,偏偏段祺瑞打定了心思,按照老袁的安排做事,严格约束部队。不许出战,甚至连战线都后撤了不少。
这一连串的巧合,让蒋翊武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也认定了自己有用兵天赋,心里对黎元洪就不是那么看得起了,偶尔瞟向他的眼神都充满了轻视。
好事从来不会长久,正当蒋翊武得意万分,大肆向军队排除黎元洪势力的时候,上海突然宣布选举黎元洪为起义军大元帅,这让蒋诩武有些措手不及。而另一边,士气大涨的黎派将领当即就开始谋划反蒋,一个湘人在鄂军大肆的铲除本土军官。这在鄂军将领眼里是无法容忍的,尤其是心向黎元洪的鄂军将领尤为不能接受。如果不是蒋翊武担任着总司令。而且刚刚打了胜仗,威望正高。憋了一肚子气的鄂军将领早打蒋翊武的黑枪了。
文学社和共进会在起义军中的势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起义之后,由于扩军太快,大批的革命党党人充任了军官,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势力更是暴增。面对义愤填膺的鄂军本土将领的反击,蒋翊武虽然心恼,却也能勉力应对,可就在这时,老袁竟然派人来议和了,而且是极力要求与黎元洪议和,而不理会他这个战时总司令,这一棍彻底把蒋翊武打蒙了。
“既然如此,请恕蒋某公务繁忙,恕不奉陪!”冷冷的扫了一眼唐绍仪,蒋翊武转身就走,连就在眼前的黎元洪都没有理会。张振武、张廷辅、董令威等人也心怀不满,随意的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眼看着蒋翊武等人离开都督府,黎元洪连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在北方代表团面前很没面子,心里也有些暗恼。
“少川兄远道而来,想必辛苦了,就先请回去休息吧!等晚上我来设宴,宴请少川兄与诸位。”
这会儿,唐绍仪也发觉了这里的问题,认为自己被袁世凯利用了。本来他认为袁世凯主动和谈,是真心的,特别要求只与黎元洪和谈,也是因为他是鄂军都督,是唯一有资格代表革命军的。但是现在,唐绍仪就不能觉得了,他认定了这一切都是个阴谋,袁世凯是为了分化革命军势力而使用的手段。
“黎公不用多说了,这次是少川鲁莽,给黎公带来麻烦了,晚宴的事就不要提了,少川无心享用了。”匆匆留下一句话,唐绍仪掩面而走。
如果说黎元洪是个慈善长者,唐绍仪是个道德君子,蒋诩武是个冲动青年,那吴兆麟就算得上是个真正的忧国之人了。一心为国的人在没有对一个人失望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冲动行事的,更何况吴兆麟和黎元洪还有师生之谊。这段时间以来,虽然革命党不断的与黎元洪争权,诽谤他,可是吴兆麟依然坚定的站在黎元洪的身边。
“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吴兆麟还是比较愿意称呼黎元洪为师。
对这个弟子,黎元洪还是很了解的,重师恩,执尊卑,统兵治军颇得人心,可就是有一条,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