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谣言四起(1/2)
“武大,现在苏州城内官府粮仓内还有多少存粮?”
李承乾沉吟着,现在是他代掌苏州政务,那么首先就要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现在朝廷的就在物资还没有送到,那么也只能使用本地的储存先过渡一段时间。
“太子殿下……”
武大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张口欲言,显得很是为难。
嗯?
李承乾抬头看他,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武大是父皇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人,平时很得力,一直是自己的一大帮手,还没见过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有问必答的,而现在自己问话,他却犹犹豫豫断断续续的回话,显然他要说的话不是自己想要听到的。
“说!”
现在李承乾并没有和他猜谜的雅兴,多少事情缠着他,以前不知道,现在一个州城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让自己有点不堪重负,想到自己的父皇,李承乾现在是由衷的敬佩!
以前他只知道做皇帝很风光,站在权力的最高峰,天地的主宰,人中之王享受世人的跪拜!他曾经幻想过自己站在那里是眼里的风景该是怎样的壮阔迷人,但是现在看来,自己还没有能力去承受那无上权力所附带的重担,自己还不能够掌控那种场面。
这种年头只是一闪而逝,李承乾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武大,声音中隐隐带着点怒火。
“回禀殿下,据查州城里官府粮仓里余量只有满仓的四成!”
说道这里,武大顿了顿,轻瞥了眼李承乾的脸色,接着说,“这四成里其中两成是多年的陈米,已经有很多都霉烂了!现在所能够食用的稻米勉强只有三成。”
说完这串数字,武大深深的呼出口气,这结果就算是自己也吓了一跳的。
果然,李承乾暴怒了,将手中拿着的茶杯重重的摔在地上,碎片乱飞茶水四溅,不过这还不足以抵消李承乾心中的怒火,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转圈,口中不断有蛀虫、贪官、废物、该死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冒出。
官府粮仓,是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平时就要求粮仓内储存量至少是满仓时的六成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有突发灾情例如洪涝干旱,大地绝收等这些因为自然灾害吗、而造成粮食短缺时能够及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可是现在让李承乾气愤的是,官仓的粮食储备只有四层,还有一层是霉烂了的,为什么会如此?据他知道,苏州这地方是盛产稻米的,就算前几年的年景也不好,但是粮食储备绝对不会这么少,而且,每年新粮上收时都会将旧年陈粮清空的,以保证官仓粮食全部可食全部可用,那么现在,谁来告诉他那些霉烂了的陈粮是怎么回事!
李承乾曾经听过,有些地方的官员贪赃枉法,会将官仓里的新粮转变,购入陈粮充数,赚取中间的差价!这样做在年景好时不会有什么破绽,因为那时根本用不上官仓这个备胎,但是,一旦出现现在的情况,一切都打败于天下!
“马嵘罪该万死!”
李承乾现在很焦虑,这里的粮食明显不够,而灾情还在继续,到时灾民越来越多的时候那怎么办?朝廷的救灾粮食物品应该很需要一些时间,因为江南周遭虽不至于闹旱灾绝收,但是收成明显减少,能够支援的粮食就非常有限了,只能依靠朝廷从北方调度了。
但是现在该怎么办?如何能够坚持那么多天?一旦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李承乾敢肯定,他们中将有大部分人会去投奔云华山,那样事情就更复杂了!
“太子殿下,那现在如何去做?”
李承乾伸手揉了揉前额,眼中很是忧愁,叹了一口气,对着武大说,“不管如何,朝廷的意思要及时准确的传达下去,让他们知道朝廷没有放弃他们,马上就会运来救命的粮食了,还有,现在开始,开仓放粮!”
“是,太子殿下,还有一件事,今天属下外出办事时,偶然听到了几个孩童在唱着童谣。”
武大看着李承乾不耐的脸,马上进入主题,“可是他们的童谣内容却吓了属下一跳:江南旱、大唐完,人间帝王轮流转,今年李家门前留,明年他家坐上前!”
李承乾猛地转身,盯着武大的眼睛充满了侵略性,这一刻,武大感觉自己就像被一头迅猛的豹子盯住,不能移动身子,这一刻,他才了解了什么叫做皇家子弟,帝皇气势!
“速查!给本太子查清这谣言的来源,同时禁止传播,一旦发现有人吟诵立即逮捕,就算是孩子也不例外!”
这种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虽然仅仅是一首童谣,但是,在特殊时期,它却有着蛊惑人心的威力,绝对不能让它流传出去!
“是,太子殿下,属下立刻就去处理!”
现在李承乾考虑的是这条童谣到底是谁放出去的,有事什么目的,抱着怎样的野心!
这一切都透露出一个巨大的阴谋,李承乾猛然想到史书上的相似例子,秦末时,陈胜吴广的起义可不就是这样类似的情节吗,装神弄鬼的说着“大楚兴、陈胜王”,都是一个套路。
历来凡事想要显示上天的预警,都会有人编写童谣传播,古人相信孩童的眼睛是最清澈的,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情,因此难免有人会卑劣的利用了孩子的童真。
作为大唐储君,平时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帝王论,还要学习阴谋论,俗称腹黑学,当然,那时并不是这个叫法,他们们统称为谋略!之前上课的时候,就有专讲历史的太傅说过这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