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兵魂(清明随感,老余篇 )(1/2)
大漠孤烟伴军魂,长河落日映丹心
----怀念战友林开盛烈士
各位战友:
两年前,我们失去了英雄林开盛,我们痛心疾首!
两年后,我们一起站在烈士墓前,我们悲伤依旧!
在站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崇尚英雄的伟大情结,感谢大家来到这里缅怀我们的烈士,谢谢!
我是烈士林开盛同志的战友余忠桥,我们与开盛兄弟一起入伍、一起受训、一起磨练、一起立功、一起退伍,我们有着同样的从军经历,也有着同样的军人情怀,在此我也想代表这些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流血流汗的战友讲几句心里话表达一下对开盛兄弟的怀念之情。
前年的今天,开盛同志舍己救人,勇斗多名暴乱分子,身中数刀,壮烈牺牲,国家、政府、人民肯定了他的行为,以“匡扶正义、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之名授予他烈士称号,这一点毋须质疑,他亦然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更是我们战友的骄傲。
什么是英雄?
英雄就是一个人在生死决定性关头,做了人民最需要做的事,就叫英雄!
我们的开盛兄弟就干了这样的事,他就是英雄!
现在的年代却并不缺少英雄,前面领导、老师都谈到了开盛同志很优秀的一面,今天在这里,我不想用太多华丽的语言再去形容他,既然是战友,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和他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吧,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我们的英雄。
立志报国,不畏艰辛
那年开盛18岁,我小他一岁,我们是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认识的,第一印象中林开盛总是面带微笑,很亲切,也正是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并肩度过了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当时我、廖光星和林开盛三人个头差不多,都穿着特大号的军装,上衣一拉遮住了膝盖,裤子一提就到了腋下,十分狼狈。随着火车慢慢驶出嘉峪关,车窗外的景色一片荒凉,让在青山绿水中长大的我们,感到很不安,我们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做什么样的事,将来又会怎样,一切都是充满了期待和彷徨。在火车上呆了整整三天后,我们都有点坐卧不安,聊天时林开盛跟我们聊了很多,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管他呢,既来之则安之,不管环境再差,只要别人能坚持我就能坚持!听到这句话后,我们当时的心情也就不再那么彷徨了,现在想想当时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很坚定的。
四天五夜的火车,我们终于到了新疆阿克苏市,我们所服役的第一个部队,解放军69221部队,最初是在茶陵县组建的,是正宗的红军部队,是后来经过万里长征、收复新疆后又参加南泥湾大生产的359旅,在这个部队里有着很多的光荣传统,出过无数的英雄人物,这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到部队后,战友们都开始描绘着自己的那个军旅生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每天只能在中午吃到一顿大米饭,早晚都是啃那咬都咬不烂的窝窝头,没有大鱼大肉没有辣椒,只有腌菜、咸菜、豆芽和永远挑不完的花椒仔,训练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整天与寒风较劲。开盛那个时候还长了特别严重的冻疮,耳朵和手指、脚趾都足足比原来肿大了一倍,红得发黑,开裂的地方一碰就流血,我问他痛不痛,他说只要不去想就不疼,三个月的新兵生涯足足让开盛和我们这些战友脱胎换骨,有了一点兵味。
努力工作,牺牲奉献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了,战友们都被分到了不同的连队,开盛去了步兵一营一连,他被选为连队文工作很难做,一是要照顾连队干部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都要安排妥当,二是要管理好全连的武器装备,无论何时何地,对所有枪支弹药数质量都要“一口清”,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的操作、保养方法。三是要当好连队干部的秘书,写报告、写总结、拟定详细训练计划等等。为了干好工作,开盛每天都要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叠好自己的被子,搞好连部的卫生,还要照顾连队干部洗漱,提前为他们打好饭菜,自己洗不上脸刷不上牙是经常的事,吃饭得等首长吃完他才开始吃,每顿都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因为他必须赶在操课前十分钟打开兵器室,为战士们分发枪支,并做好登记。训练时间他得跟班进行技能训练。训练结束时他必须认真清点武器装备,百余支枪、炮的号码和数质量都要做到烂熟于心,每天必须一支支地认真进行检查摆放,这是他每天最为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为连队干部撰写各种总结报告、为政治、军事理论课备课,经常熬到凌晨才上床休息。由于他每天都洗碗、搞卫生、洗衣服、擦枪弄炮,又是水来又是油,那双长满冻疮的手已经是面目全非,十根手指的关节内侧全部开裂、鲜红的肉都能看得真真切切,整个巴掌和手指都看不到一点指纹,磨得就剩下肉了,那段时间里,平常的一个玻璃杯,正常的人两个手指就可以捏起来,而他却得用两只手捧着才能端起来,碰到尖的或者粗糙的东西双手就会钻心的疼!
那个时候他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看到在他笔记本的第一页上是写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知道他心里面一直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他吃那么多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能在部队建功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