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惹人眼红的《宁静》(1/2)
滚石唱片,全名为“滚石国际音乐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一家宝岛唱片公司,三十多年来,由一家小小的唱片公司,已经成功发展成了全亚洲最大的一家独立唱片公司。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滚石唱片最为鼎盛的时期。彼时滚石已拥有赵转、五佰、张震越、张浩哲、周华建、陈淑华、林一莲、辛晓奇、苏慧等众多当红歌手。而随着宝岛地区业务蒸蒸日上,滚石唱片也乘机扩大版图,于1993年成立了滚石香江唱片公司。当时,陈龙、梁家晖、张家荣等香江演艺界大腕都纷纷与滚石签约,推出自己的专辑。
就是这样一家在全亚洲来说,都称得上巨无霸级的公司,却同许多传统公司一样,没有抵挡住网络大潮的来袭和音乐圈从盛到衰的规律。虽然现在滚石旗下依然有着像陈生、周华建、张艾加、齐遇、李光盛、陈淑华等这样足以奠定滚石口碑和形象的歌手,但其业务连年走下坡路,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内地,滚石唱片的市场则更是不景气。上个世纪黄金十年的时代,一张唱片动辙发行数百万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滚石除了一年到头请几个垂垂老矣的昨日之星开几场演唱会,出一些打着“经典”、“怀旧”的旗号,新瓶装旧酒的cd撑撑场面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惊艳的歌手、乐手出世了。
昌正青。燕京人,米国茱丽亚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主修萨克斯管和小号。
今年四十七岁的他,早已经没有了青年时代对音乐的热情和冲动,二十年的职场生涯,将他从一个纯粹的音乐人,成功变成了一个圆滑的商人。
滚石大中华区总经理,年薪百万。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说,昌正青可谓事业有成,风光无限。
不过。最近他的日子却过得有些烦恼。
公司的业绩连年下滑。连带着他这个总经理也经常受到来自总部的一些指责。就在前几天,宝岛总部的一位高管还打电话来询问公司最近的业绩,言语之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批评,但能够听得出来相当不满意。
这也难怪。随着全球音乐市场的大疲软。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都在调整策略。寻找新的市场。而以前从来不重视内地市场的滚石,最近几年也越来越多的把目光投向了这块广阔的市场。
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年轻的音乐人借着“超级女声”、“华夏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选秀节目脱颖而出。而此类节目在民间的关注度也逐年升温,让这些唱片公司看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只可惜在这场角逐中,包括滚石、百代等这些大公司在内的动作,都有些慢,反而把市场和机会让给了那些新兴的小娱乐公司。正因为如此,总部那边对昌正青颇有微辞,甚至传出一些声音,认为昌正青不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
这让昌正青感觉到了危机,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极力寻找着事业上的突破口,想要做出一些成绩,让总部那些老头子们闭嘴!
他现在才四十七岁,不想自己的事业早早结束,虽然就算是现在退休,他也可以享受到一份体面的生活,但年富力强的他,却并不想早早过这样的生活。在燕京总部,他一呼百应,权柄之盛无人能及,这种如同帝王一样的感觉,让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位置。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昌正青急切地想要找一个突破口,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宁静》出现了。
这张一问世,就引起了太多关注和争议的cd,其销量伴随着争议一路走高。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冲破了百万大关!
当看到这份数据的时候,昌正青和许多唱片公司老总一样,跌破了眼镜!
一个星期冲破百万,就算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唱片业的“黄金十年”,这样的销量也是很罕见的,除非是那些天王巨星的演唱会专辑,才有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昌正青坐不住了。
公司的专业分析师提供的报告显示,根据专辑现在的销售势头,未来几周内,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最后的销量不能确定,但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三百万张!
这个数字,再次刺激到了昌正青,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华音娱乐的背景资料,昌正青已经看过了。老板楚扬就是一个结交了几个官二代的普通人,虽然在乐器方面有着出色的才华,不过社会能量方面,就小得可怜了。
当然,那几个衙内不可小视,不过昌正青是个纯粹的商人,而且是全亚洲最大的唱片公司的大中华区负责人,只要不是官场斗争,纯粹玩商业手段,他并不怕这家小小的华音娱乐。
而对于那些衙内们岛偷紫撸昌正青也清楚得很,只要自己不主动和他们玩阴谋,这些人也要按规矩出牌。而纯粹玩商业手段,在大陆唱片界,他昌正青怕过谁来?
昌正青看好这张cd,他采用了最直接的手段——收购版权。
在他看来,五百万的价格买断一张cd,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了,要知道现在很多畅销cd,最后的纯利润也到不了这么多。
他知道百代也开出了报价,而且似乎比他的高一些。不过他不在乎。在内地市场,百代的影响力和滚石比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差距的。他相信对方只要不傻,自然会知道如何进行选择。
昌正青信心满满,等待着对方的答复。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