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激战北平(五)(1/2)
众人心里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我们可没答应你出征呢,营州后屯卫指挥使郭广长就说道:“王爷,不是我等贪生怕死,也不是推脱,这兵符…”
郭广长还没说完,只见张璞抬头扫了眼众人,气势逼人的说道:“怎么?王爷,有人不愿出征打鞑子?”这一扫之下,眼中杀气毕露,吓的郭广长赶紧闭上了嘴,其他人也赶紧低头。
远处的姚光启和朱能见到这个情形,相视一笑,姚光启问道:“你用的什么法子让头马惊的?”
朱能故作神秘的摇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朱棣率领营州五卫回到北平的时候,北平的燕王三护卫和北平都司下辖的九卫,一共十二卫已经整顿完成,只待朱棣一声令下便随时出征了。
朱棣站在城头,看着城下飘展的各卫的大旗,心里无比的激动,这可是数万大军,自己第一次上疆场,就能指挥这样一支大军,朱棣感觉自己的血在沸腾,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兴奋,极目远望,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远方的战场,看到了自己在阵前亲自指挥调度,自己的大军朝着蒙古人潮水般的冲去,蒙古人负隅顽抗,但在己方的强力冲击下,最终战线还是垮了,蒙古人如丧家之犬一样四散奔逃。
“王爷!”一个声音将朱棣拉回了现实,说话的人正是张玉,此时他依旧化名张璞,身份还是百户,“斥候已经都派出去了,咱们是不是也出发?”张玉还以为朱棣在谋划如何进兵,生怕打扰了朱棣的思路,所以故意压低了声音。
没有激励全军的慷慨陈词,没有杀敌立功加倍封赏的豪言壮语,虽然这些话朱棣早已酝酿过无数次了,虽然他害怕遗忘,已经将这些话写好装在口袋里,但现在,面对这样的大军,面对迎风飘扬的军旗,面对那些整装待发的将士,朱棣发现自己一句话都讲不出来。
“出发!”朱棣大声下了这道简单的出兵令。
天地苍茫,万物生长,河北大地一片勃发气象,十七卫九万大军出动,行军的队列一眼忘不到边,浩浩荡荡直奔开平卫,大军队列整齐军容整肃,士兵们的步伐并不整齐划一,但十几万个步子踏地,还是震的大地发出沉闷的哄响。姚光启和唐豪此时一身草原商人的打扮,在队伍旁的小山坡倚马而立,二人也震撼于这恢弘的场面,尤其是唐豪,他虽然从小便常接触军旅之人,但面对这样规模庞大而雄壮的大军,而且是如此近距离的看,还是第一次,这少年的看的热血沸腾,不禁翻身上马,向着北方的草原打马飞奔而去。
从小便跟李文忠研读兵书探讨兵法的朱棣,直到真正领兵,才意识到带兵真的不简单,行军序列,辎重补给,前方情报汇总,协调各路人马,先要面对一堆的细节琐事,对于很少在军旅中的朱棣来说,确实有些应接不暇,好在朱棣有两个好帮手,张玉和朱能。
张玉已经在军中历练了大半年,对军务已经非常熟悉,每次朱棣下了命令,他都能仔细的斟酌并改进成切实可行命令,而朱能一向是无兵书不读,此次正好是他亲身验证兵法的最好机会,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不停琢磨,为朱棣提出各种建议建言,所以朱棣这第一次带兵,倒也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行进了大约五十里,天色突然阴了下来,随即天空中凭空一声惊雷,大军赶紧停下避雨,而此时朱棣又找到了朱能和张玉,“这样行军太慢了,照这个速度下去,我们还没跟开平六卫汇合,蒙古人就打过来了。”
张玉点头:“兵贵神速,帖木儿沙场宿将,也一定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一定会快速南下,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很快,朱棣几个人便商议出一个新的对策。
朱棣张玉等人对帖木儿的推断没有错,阔贴帖木儿征战沙场数十年,当然知道兵贵神速的基本道理,他也确实是这样部署的,他原本的计划是,由镇南将军耷拉花赤出兵佯攻开平,吸引明廷注意力并将明军主力吸引到开平方向,待明军向开平方向救援之后,自己便率领主力大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北平城下,能攻下北平最好,即使攻不下北平,那时明军发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必定会回师救援北平,那时只要在明军回程的路上设一支伏兵,必定重创明军主力,这招其实并非阔贴帖木儿首创,这几年他常读些汉人历史和兵书,尤其是古今名将的战例,这一招说白了,其实也是从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中悟出来的。
只不过帖木儿做的是两手准备,第一是重创了明军主力,占了北平,以北平要挟明朝,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粮食和财宝,收了粮食就归还北平。只要有了粮食和钱,自己就可以收拢更多的部下,去抢夺更多的地盘和草场。之所以做这样的打算,是因为帖木儿深知,自己的几万兵马是断然无法在北平站稳脚跟的,明朝的势力远大于自己不说,自己的身后还有黄金家族的掣肘,就算自己在北平站稳了脚跟,最后很可能也捞不到好处,还有可能被人从身后捅刀子,最后拱手让出北平。
帖木儿的第二手准备是,如果明廷不妥协,自己则趁着秋收之际,将北平城和周边的粮食全部运回草原,有了这些粮食,自己也不算白来一趟。
可以说,帖木儿这次是有必胜的信心的,一来自己南下的时间必定让明廷始料未及,二来去年战胜自己的李文忠已经回京,据自己在应天的探子回报,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