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昌教案(上)(1/2)
南昌滕王阁,因初唐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黄鹤楼一道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古谣有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
在我国古代的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是需要风水建筑来镇压灵气的,一般都选当地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
所以,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自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同治年间。
夏天的南昌,素有小火炉之称,而到了冬天,却又因为充沛的降水和季风气候,显得格外的寒冷潮湿。
一干北方武林的高手们,护送孙中山等人自京城一路直奔广州,为了不影响杨猛在上海的布局,以及保证孙中山的安全,众人在杨猛的安排下,再次化整为零,沿着整个长江地区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分散隐匿,除了王天木与尚云祥及孙禄堂途中潜回上海外,杨猛、若离带着王亚樵及霍殿阁来到了南昌。
之所以来南昌,不单是因为这里与湖、广、闽三省一般民风彪悍,更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可谓鱼龙混杂,最适合设立地下联络站,作为与湖广闽南及南洋联系的纽带。
想法和地方选得都还算不错。可是等到几人到了南昌后,才发现众人来的时间略微有些不妥。
自《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的传教士便凭借侵略特权,广设教堂。大肆霸占中国百姓的田产,教会势力大有扩充,仅江西一省,天主、耶稣教堂就达三百处之多,不少地痞、流氓为称霸乡里,借势入教后,以新昌天主堂法国教士王安之为护身符,作恶多端。
其中,在棠浦一个叫罗检的恶霸,不单在当地强.奸民女。还多次借着天主教的庇护鱼肉乡里。引发了‘官逼民反’的新昌教案。虽然最后因江召棠的威望,使得几千乡民撤寨缴械,并将祸首龚耀庭等三人带回省城公断。但因江召棠为官公允,所以商之有司后,只将三人各拟监禁三年了事。
那王安之见此事未达到其抬教抑民的目的,心中自此便对江召棠深恨不已,等他接替病故的方遂志为南昌天主教堂主教后,首先便强请江西巡抚胡廷干,释放了之前天主教和耶稣教火并仇杀的邓、葛两案犯,并将天主教的案犯藏匿于法教堂中,不单拒不交出,且与南昌知县江召棠进一步交恶。
“王安之强求知县江召棠扩大传教特权。江召棠因为本地民声鼎沸而坚拒不允,不想却在前天被王安之柬请到老贡院法国天主教堂春酌,持刀向其咽喉猛刺,之后又去江西巡抚衙门恶人先告状,等到胡巡抚派人赶到教堂时,江令已经横卧屋内地上,喉间伤口鲜血直冒,奄奄一息,之后延医多番抢救,这才算是苏醒过来,因口不能言,故索取纸笔,书写下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按照年前的安排,南昌这边的同盟会员,还是在上海受过培训的国术学员卢浩明,只是因为不通当地方言,所以发展的势头缓慢。
“速度慢不用担心,干革命本来就是要杀头的,那江召棠的官声一向不错,怕是南昌的民众野不会就这么罢休吧?”
作为特勤科的一哥,王亚樵如今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布局及考虑,可谓是布局缜密,来之前考虑到卢浩明的语言关,还特意带了三个江西人过来。
卢浩明点了点头,有些激愤地说道:“江召棠如今奄奄一息,眼见命不久矣,对于王安之所谓的‘自杀’诬言,可谓不攻自破,江西的士族山民则是同声悲痛、群情沸腾,其中更有不少有识之士怒不可遏,从昨日至今天下午,已有几百乡绅组织起人手,准备就此事讨回公道。”
“这帮该死的洋毛子和汉奸,简直就是qín_shòu不如!”
看着义愤填膺的若离,杨猛点了点头,“洋人如此嚣张跋扈,正是因为清廷软弱无能,为今之计,唯有取得实证,唤醒民间的抵御外辱的同仇敌忾之心,也让中外所有还有良知的人,看清楚这些挂着宗教自由的教士,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猪狗嘴脸……”
“院长的意思是?”
杨猛起身,拍了拍卢浩明的肩膀,笑着说道:“洋人与江召棠各执一词,国际舆论必然众说纷纭,我们去偷偷看看江召棠,最好能顺便照下几张相片,送给上海和北京的报刊,也算为此事定下个论调,先争取到舆论上的优势,然后再……”
看到杨猛眼中的寒光,王亚樵兴冲冲地拍了下手,扭头对几个下属吩咐道:“你们都是南昌本地人,除了‘时迁’留下与我和院长一同去看江召棠,其余的人都赶紧回到家中,发动族人和富绅商贾,不能让那帮洋鬼子就这么置身事外,清廷不敢为江召棠出头,咱们就发动整个南昌的百姓来出头,这么昏聩腐烂的朝廷,早烂透早tm了账!”
“那姓江的还没了账,你赶紧安排下面的教民,发动江湖上的关系,找刺客送那个强项令归西,先给清廷来个死无对证,再让巡抚胡廷干没有借口继续抵制教权……”
与此同时,在老贡院法国天主教堂内,一脸憨相的主教王安之,却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如何杀人灭口,至于清廷和民众的反应,则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事实上,经历了八国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