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庸之战(四)(2/2)
蜀使称,蜀主已下诏两郡,我大吴可随时前往接收。”薛诩奏道。“嗯。告诉蜀使,我大吴会尽快前往接收。接收之前,望蜀汉做好稳定工作。”孙亮道。
“是。”薛翊应声退下。
“陛下。臣建议几县重新设郡,归入交州治下。”韦昭奏道。
“可。6县之地,俱在永昌之南:东,依然设两郡。就叫昌南郡、昌东郡。”
“陛下,这两郡,多为夷民,蜀汉虽称据之,多为遥领而已。如今,我大吴还应如何处置?”户部尚书洛宏道。
“这两郡。若如蜀汉一般放任夷民自流那于我大吴有何益处?依朕看,必须移民实边、教化夷民、筑路开发三策并举。”
“陛下,若此一来,则朝廷所费甚多。且夷人素来不尊王化,恐群起而叛。朝廷自此多事。不如效蜀汉诸葛平南中故事。”孙嘿道。
“这三策也不是一时之事。就由交州缓慢向西推进。:东郡不是迁出数万百姓吗。就效豫州之民例,再组垦殖团,送到交州去。”
“陛下,这样又得花不少钱粮。”洛宏抱怨道。
“这钱粮花得值的。这两郡,关系甚大。若能通过两郡西连天竺,则不逊于另劈一条贸易要道。”
“难、难、难。”韦昭摇头道,虽说交州有古道通南中,但崇山岭岭,河流峡谷密布,十分难行。”
“事在人为。这近卫军工程师不是快到交州了吗。让其在交州进行扩编,再渐次推进两郡。一者可修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震摄诸夷。垦殖团随后进入各县。”
“尊旨。”见孙亮甚是坚决,韦昭等人不再坚持,拱手应是。
众臣退去,孙亮把洛宏、全尚留了下来。
“陛下,这新城,上庸迁得百姓六万余人,降卒四千,都送往交州去吗?”全尚道。
“老弱不堪远行的就安置到吴兴郡吧,另迁五千到台湾,五千到珠崖。其余悉数送往交州。降卒送到交州后,编入近卫工程师。”
“这样,还得征集些粮草入交州,否则交州骤然之下,又增数万之众,粮食都不够了。”洛宏道。
“这是自然。以后两郡,钱粮也得多支持一些。6县之地,修路、建城、屯驻,开始需不少钱粮,但一旦有成,矿藏开发出来,朝廷将获利不菲。”
“陛下既已决足,臣等必将尽力而为。只是,陛下欲派何人前往主两郡之事?”
“这人,必须懂得实务、圆通之道,对夷人必须恩威并济,拿捏得住分寸。两位世叔,你们给朕参详一下。”
“治山别院、皇家产业那倒有些主事符合陛下要求。”洛宏笑道。
“洛大人说的是,那台湾郡的孙锋在台湾就做的挺不错的。要不,把他调去?”全尚道。
“台湾那边一时也离不开他,还是算了。就选些主事去吧,不过,和他们说清,做官可以,但不得贪腐弄权。这次郡县都要人,多挑些出来,到时我见见。诸葛恪那也,朕会去信。这两郡之政,相对宽松灵泛一些。交州那边,今年主要任务是向林邑拓展。”
“林邑?”
“林邑大部为汉日南郡之地,前汉未年,日南郡人区连据地称王,至今不服王化,现国中范氐当国。只是闻其民凶悍,便山习水,不易征服。”全尚道。
“林邑处南海之要冲,无论多大代价也要收服。这次垦殖团南下,我意从近卫军抽调1一2旅之兵一起南下交州,另外,武装一部近卫工程师,兵力应当够了。”
“只是北边怎么办?”洛宏忧虑道。
“北边曹魏一时不会南下。扬州新政之后,诸郡重编郡兵,维持治安。4军3师再择机重编满员,驻武昌、建业作预备队,也不致有变。”
“即如此,我就让总后勤组织一下,看是否能多调配些物资出来送到交州去。”洛宏点头道。
“全世叔,火药作坊怎么样?这交州开战、修路都需大量火药。”
“还可以。海外之地果然硫磺较多,海商带回较多硫磺。现在制约的仍是硝石,硝田产出仍不多。硝田仍在扩产。”
“尽力扩产吧。”孙亮点点头,这硝田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长硝的。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