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论国策(2/2)
也就十万钱。不算多,但已到了朝廷财力的极限。近年内,近卫军不可能再大规模扩军了。”孙亮叹道。“十二万近卫军也够了。陛下,取许昌、洛阳,我看有8万近卫军,再抽调各处郡兵,应该也够了。”洛勇道。
“哎,你真是敢想。现在曹魏一急,征调个五十万到百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你带十万来人去,真当曹魏好欺负吗?”全纪冷笑道。
“子瑞说得对。若攻不下,我军将招致重大损失;而且就算攻下许昌、洛阳,若曹魏不投降,继续抵抗。则我战线拉长,得处处驻军,力量也将分散,反而变弱,让敌军有机可乘。”孙亮道。
“那我们怎么办,什么时侯能北上啊?”洛勇愁怅道。
“战争,终究还要回到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孙亮道。
“综合国力?陛下,那是什么?”
“综合国力,就是一国的军队、财政、制度、百姓等各方面力量综合起来。比如,你一国家若无钱无粮,官吏贪多腐,勋贵骄奢,百姓流离,再强的军队也是会败亡的。”
“哦。”
孙亮如此说,大家都算明白了。
“怪不得陛下不遗余力推进扬州新政。扬州的那些世家确实该敲打一下,隐匿大量土地、百姓,横行乡野,族人弟子充斥官府,郡兵也敢役使,简直国中之国。若曹魏南来,世族为了自己利益,肯是不战即降。而饱受盘剥的百姓,又哪个肯战!再多军卒也会哄然而散!陛下,对这些世家,我看还要严厉山上。”
“世家子弟中,还是有明理之人的。朕还是会给他们出路的。无论世族、百姓,大家劲往一处使,咱孙吴才能欣欣向荣,强盛起来。”
“那就到那时再说,咱们再组建二十万近卫军,那时取许昌、洛阳易如反掌。陛下,你得允我领一部前去。”洛勇道。
“其实,两国相争,也不是一定要等到那时。即使不大举北上,边界之地,还是大有可为。边界之地,我们占据要地,敌方则只能处于不利之地;多占肥沃之地屯垦,敌方”
“陛下,这不是东征之战前傅暇谏阻司马师之策吗?”
“正是。傅暇之说却是十分有理,如些,两国相持,则一方渐强,一方渐弱。时间一久,弱者愈弱,不败自败。”
“怪不得陛下让远和到豫州,重夺其民而轻其地。如今,骡骑将军也这样,原来有这个道理在其中。”
“哦,寿春那边,招附了好些民众吗?”
“有不少。听闻大吴入籍授田,豫州北部也有好些百姓南下。只是听闻曹魏那么也开始搞授田减赋了,流民少了。”
“呵呵,这不怕。派些人去宣传我大吴政令。北边可不敢搞差别田赋。”全纪笑道。
“可汝南、寿春也没这么多田地啊!”
“不怕。朝廷正拟撒昆陵屯田校尉,正欲招民屯垦。那里地广人稀,正适合安置流民。”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