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 >> 第一章 华夏纪元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108792/

第一章 华夏纪元(1/2)

建兴三年二月,吴帝孙亮回驾建业召开的第一次朝会格外隆重,凡在建业四品以上官员都郑重地出席,在金乌殿外排成整齐两队,在净鼓三通后,依次进入金乌殿,列于大殿两侧。

“陛下临朝!”司礼黄门扯着尖尖的嗓子高叫道。

“恭迎圣上。”百官整齐地拱手作礼。

孙亮在百官恭迎声中走向龙座,端正做好,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臣真身,退回大殿两侧依次站好。

这次朝会,礼部接孙亮意思进行了改革,免除了跪拜礼仪和三呼万岁,但众朝臣依然一丝不苟。

“有事早早奏来,无事卷帘上朝。”司礼黄门高叫道。

龙座上的孙亮听得一愣,这忙乎了一大早,就要退朝了吗。不过,又随即释然,这也就是朝会之时的一个礼仪而已。搞大朝会,主要还是一种礼仪,让一些中下级的官员得见下天顔,也算是他们的一种福利待遇了,至于朝政大事,基本上都由自己与勋臣们商议好了。

“臣有本奏。”吏部尚书孙嘿嘿走出班来,举着玉圭道:“陛下,因陛下驻跸陪都,京中及扬州诸县官吏未进行考评,臣请陛下允许,对京中及扬州诸县官吏进行考核,能者留,平者让、庯者黜,贪者惩。”朝中众臣一愣,看来,朝廷将从整肃、调整官吏入手,进行扬州军政改革啊,不过,这也是应有之议。

“准奏。以吏部为主,结合官制改革,会同国家监察总部一起对京中诸部及扬州各郡县进行官吏考核、调整。”孙亮淡淡道。

“臣遵旨。”孙嘿拱手,退回班中。

“陛下。”内阁大臣,兼理门下省,礼部尚书韦昭出班,“自陛下登基以来,我大吴近卫军屡战屡胜,西收襄樊,中取江夏,东获淮南、汝南之地。开我大吴未有之大局。臣谨启奏陛下进行改元,以应我大吴大兴之兆。”

“臣附议。”

“臣亦附议。”众臣纷纷出班,拱手道。

孙亮点点头,这建兴不过是新皇登基喜欢用的年号,前汉也有皇帝用过,蜀汉的刘禅登基就用了这个年号,而且一直用了十五年,在诸葛亮死去后还换了年号,且在整个十余年中,军政大权俱为诸葛亮所掌,刘禅只躲在宫中嬉戏,做个摆设。当初,诸葛恪受孙权所托,登上丞相之位,也坚持把孙亮第一个年号定为建兴,自然也有深意。如今,是到清算、改变的时候了。

“准。众们卿家,当定什么年号为好?”孙亮淡淡道。

“去岁十一月,有五只大鸟出现在春申,此乃吉兆,臣请陛下改元五凤。”一个官员出班奏道。

孙亮摇了摇头。五只大鸟出现就叫五凤,明年看到条蛇,又改成什么龙了吧。前世的孙亮,就是曾因为这个改元这五凤,但悲崔地的也没成得了什么大事,去了诸葛恪,又来了个孙峻,被权臣逼得死死的。

果然,有大臣上前秦道,“陛下,不久前,吴郡钱塘江上惊现白龙取水,不如改元白龙如何?”

这引来了孙亮一阵鄙夷。这钱塘江大潮,年年都才子,哪来什么白龙?改为白龙或龙现某年,还不让后世笑掉大牙。想到这,孙亮坚定地摇了摇头。那臣子也觉得有止点牵强,退下去了。

“陛下,我大吴节节胜利在,大吴兴盛在既,不如改元吴兴如何?”有一个臣子,心头一动,出班奏道。

吴兴,倒有些说法。大吴当兴,这是必然,但也不必天天挂在嘴上吧。

见孙亮没有点头,一些臣子也陆续出班,提出了一些年号,但俱为孙亮不喜。班中臣子措手无着了,都看着最先提议的韦昭。

韦昭心中也暗自悔不已,这年号之说,历来是皇帝心血来朝后提出来的,自己应该事先探探孙亮意思再说的。搞成如此情景,他只好出班上前,道:“陛下以为当以何年号为好?”

“诸位爱卿,朕始终有个疑惑,望诸爱卿为朕解之?”孙亮也不提年号之事,淡淡道。

“敢问陛下,所惑何事?”韦昭拱手道。众臣也不由摆出一副细细恭听,准备为孙亮解惑的姿态来。

“前朝未年,天下纷乱,如今天下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前朝之民,现有魏人,蜀人、吴人之分。敢问诸位爱卿,这魏人、蜀人、吴人有区别否?”孙亮问道。

“陛下,魏人,蜀人,吴人俱为华夏之民,也俱为汉民,并无不同。”韦昭当先拱手道。

“何为华夏之民?”

“华夏亦称夏,或诸夏,乃周自称,以区别于四方之夷。于周之时,凡尊周礼,守礼义之诸候者,称之诸夏。故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中原之民,自三皇五帝以来,历夏、商、周,圣人教化,守礼仪,荣服章。秦汉以继,民俱以华夏之民而称之,亦即如今之汉民也。蜀人,魏人,吴人俱为华夏之民,俱为汉民,并无不同。”韦昭拱手道。

“辛苦韦卿家了,朕受教了。”孙亮点点头,道:“想我华夏,经三皇五帝,历夏商周,一脉相承,圣人教化,礼仪之邦。惜战国纷立,纷争、攻伐不已,民不堪苦。自始皇以来,扫平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始为一统。内弥纷争,外拒诸夷。秦末失政,高祖立汉,凡四百余年,威服四夷。如今,天下三分,纷争不息,我华夏之民,不堪其苦。有道是,华夏兴亡,匹夫有责。吾等华夏之民,怎能忘却先圣前贤之教诲,不思救民于水火?”

“唯陛下

状态提示: 第一章 华夏纪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