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当然(1/2)
在黄宗羲施礼的过程中,两人一番的寒暄之时,冷晓磊也回到了他的位置,站到崇祯的右后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神情没有丝毫的波动。
“黄爱卿,最近几天里,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情,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吧?”
“嗯,是的,皇上,臣略有耳闻。”
“既然这样,想必你也有所了解,对于朝廷即将重新划分行政区,官场与民间几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之所以有这样的巨大差异,你应该也很清楚,也没有必要讲了。”
崇祯略微了顿了顿,露出沉吟之色,紧接着问道:“那么,朕想问问,以大明日报今时今日的舆论控制能力,能否改变现在这种情况?能否让百姓理解朝廷妇人良苦用心?”
黄宗羲的神情很凝重,表现的很是沉稳,并未立即作出回应,而是面露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当然知道一点,关于民间与官场的争论点,无非是会不会加赋加税,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本是一个很好解决的事情,以皇上今时今日的威望,百姓对皇上的拥护程度,只要皇上下一道圣旨,通传天下,声明不会加赋,就能够解决问题。
然而,黄宗羲却也很清楚,皇上不能这样做。
毕竟,撇开南方不讲,北方的灾情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是连年发生,尤其是西北方,陕西等地,更是重灾区,根据当地的情况,朝廷才予以了一定的减免赋税,以便老百姓能够渡过灾年。
因此,一旦灾情有所减缓,亦或是不再发生,朝廷一定会上调赋税,恢复原来的水平,如果现在来了这么一道旨意,不就等于坐蜡了吗?
更何况,朝廷如今的赋税水平,已经持续了太久,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不断地增加,自然而然地,赋税当然也会有所增加。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适合颁发这样的圣旨,去解决问题。
话语虽多,却只是在黄宗羲和崇祯的一闪即过,时间刚过去不过寥寥几个呼吸。
“皇上,关于这件事情,恐怕不好解决。”
黄宗羲先是语气沉重地来了这么一句话,显得有一些突兀,这才缓缓正面回答崇祯的问题,神情并不太好。
“皇上,以大明日报今时今日的能力,在两京十三布政司,虽然都有一个分报社,恐怕还无法引导这种舆论形势,开导百姓的不理解。”
“而且,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大明日报的舆论的读者,十之八九都是读书人,先不说老百姓不会买报纸,就算是买,就算报纸的内容日趋白话文,恐怕他们也看不懂,认不得,更何谈开解他们呢?”
“毕竟,总不可能,每天都派人给老百姓读报纸吧?就算是这样做,也不可能将老百姓每天都能聚在一起,听人念报纸吧?”
黄宗羲的话语说得很中肯,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面,崇祯也明白这些,更无法反驳什么了。
同时,他的心里也知道,先不说当今的文化普及率很低,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单单是报纸的有偿性,都使得老百姓望而却步,不可能养成看报纸的习惯。
这一刻,崇祯也意识到,自己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远不是大明日报的连续报道,可以引导天下的舆论,就能够解决问题得了的。
与以前的情况不同,行政区的划分,更加的偏向于中性,不能立马引起老百姓的共鸣,并不是直接关乎到他们的直接利益,就算是有,短期之内,也是负面的。
何况,还是在诸多的后续政策没有铺展开来,新的吏制制度等同于搁置下来的这种情况。
最为关键的是,以前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引导社会的舆论,之所以可以给特定对象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一来,是社会长期存在的弊病,长久的不公平,老百姓的深恶痛绝,再经过可以引导,自然可以掀起轩然大波,制造巨大的舆论声浪。
二来嘛,那些事情都是短期报道,制造短期舆论就成,而现在的这种情况完全不同,需要长期的疏导。
一时间,场面变得有一些僵硬了起来,两人谁也没有再言语,相继保持了缄默。
“皇上,末将倒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对不对?能不能解决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和黄宗羲都感觉束手无策之时,冷晓磊忽然开口了,打破了这种寂静,看到两人投过来的目光,尤其是崇祯那带着笑意的鼓励眼神,虽然言语,意思却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这种注视之下,被人直勾勾地盯着,冷晓磊反而有一些紧张了,更是暗暗咽了一下口水,略微轻咳了一下,这才带着轻微的颤音,缓缓开口了。
“皇上,关于这件事情,会不会将官员的薪俸全都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本就他们的主观臆测,一种心理的自我暗示,若无事实根据,没有亲身经历,若是自己想不通,外人根本就无法开解。”
“更何况,莫说皇上没有这个意思,就算是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衙门的存在,本就方便了百姓的伸冤,告状打官司,维持了天下的稳定和秩序,等等,老百姓本就该缴纳赋税。否则的话,朝廷又如何运转?他们又如何安享太平,好好的过日子?”
听到这里,崇祯微微蹙眉,却未多说什么,黄宗羲虽然没有神情的波动,但心里却有一些疑惑,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人不知?这可不是解决之策,也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