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宁元年(2/2)
自幼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知道那是什么,是汉家传国之物——传国玉玺、高祖斩白蛇起义的赤霄剑、十二疏冕冠。刘宏趋步上台来到帝案之旁,接着站在帝案旁的太后窦妙依照礼制为刘宏戴上十二疏天子冕冠,配上赤霄剑,并把传国玉玺交到了刘宏的右手上。
这时,一个中年宦官在嘉德殿门口高声喝道:“趋。”
接着文武百官依次小步快速进入嘉德殿,其中,功臣、列侯、武官依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以大将军窦武为首;文官则自三公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以司徒胡广为首。
然后一个穿着朝服的中年官员出列,这是大行令,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下辖,秩六百石,是掌交际礼仪之官。
“天子御临。”大行令高声唱道,之后又有九个礼宾站在嘉德殿不同方位重复着他们的长官大行令的话,以便让百官都听的清楚。
“臣等拜见天子。”待礼宾话语的余音在嘉德殿散去,文武百官,列侯封王就在窦武和胡广的带领下向帝案前的刘宏拜道。
这一拜,却是正了君臣名分,自古以来,“唯名与器不可假与人也”,从今以后,刘宏只要在他元服掌权之前不做什么天怒人怨之事,那么将无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
“礼毕,天子移驾,祀祭圜丘、方丘,敬告天地。”大行令高声唱道。
圜丘与方丘即是后世明清时的天坛与地台,也可以说是其的雏形,是周、秦、汉三代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此时人们依旧朴素的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祭祀天地的地方的名称也很朴素。
待于刘宏洛城南郊祭祀完毕后,大行令又高声唱道:“礼毕,天子移驾太庙,敬告列祖列宗。”
百官重臣、汉家将士便又簇拥着天子刘宏与太后窦妙的车驾向太庙行去。
等一切完毕返回嘉德殿时,又是夜色,刘宏已累得够呛,但是这一切都是必要的,唯有祭祀天地、祖宗之后,表明他受命于天地、祖宗,这天子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而且这一套程序已经是缩减过的了,所谓“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登基大典这类要事怎么可能只花费区区一天的时间呢?
按照汉制,皇帝驾崩一月之后才能举行登基大典,其中还有奏乐、舞蹈、鸣钟鼓、赐宴等多种仪式,可是先帝刘志无子,刘宏乃是以宗室而承大统,所以只能快到刀斩乱麻,先定下名分,否则迟则生乱。
“请陛下阅目。”一个官员将草拟好圣旨双手递给刘宏。
刘宏接过来,放在帝案之上,装模作样的看了几眼,点了点头,就拿起右手旁的传国玉玺朝帛书盖了下去。
这一份诏书将由帝国的邮亭系统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它向帝国的子民宣示着——帝国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一个时代的兴起总是伴着另一个时代的终结,属于刘宏的时代就如此开始了。
这一年,十三岁的刘宏远离安国县,奔赴雒阳,即天子位,改元建宁,大赦天下。
这一年,幽州涿郡涿县城以北的一处宅院里,年仅七岁的刘备正无奈的给他的父亲刘弘背着文章,心中不停埋怨着自己以前的小聪明。
这一年,无数在未来大放异彩的英雄人物开始渐渐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这一年,是公元一六八年,凛冬已至,寒风瑟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